2)第三百四十七章 朱元璋要巡视海外!_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去,我也挺开心的,至于殷州的建设……和我什么时候离开,并没有太大影响。”

  见朱元璋还想再说什么,朱瀚又继续道:“哥,现在最要紧的,是大明本土的建设和发展,如今我大明人口有两亿,以后人口会更多,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满足十亿汉人甚至数十亿汉人的生活,解决温饱问题只是我们能做到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更多的路要走。”

  “咱知道,咱知道。”

  朱元璋点着头,对朱瀚说道:“咱好好的,咱就服务好老百姓,其他的人……咱绝不让他们占咱的便宜。”

  其他人,就是官吏,商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朱元璋虽然比以前开明不少,也愿意发展生意,但……朱元璋之所以愿意开明,是因为发展生意会让大明得利,最后也会反馈到百姓身上,这才让朱元璋愿意发展商业的原因所在,若是没有这一目标,朱元璋也不会放开商业。

  官吏……更简单了啊。

  在朱元璋看来,国库里掏钱养着这些官吏,已经是对官吏的恩赐,之所以愿意让他们入股海外贸易中,一是因为大明国库缺钱,他们愿意拿钱对大明有利;二是因为发展商贸需要这些官员的推动,所以为了大局,朱元璋也愿意让官吏参与其中。

  朱瀚对朱元璋道:“哥,藏富于民而已,不必把他们分的那么清楚,官吏如何?商人又能如何?他们不过是百姓中的一员而已,你把他们的身份分的那么清晰,对国家的治理是不利的,无论是皇亲国戚、勋贵家族、士农工商,都不过是百姓,只是不同的职责让他们的身份发生变化而已。”

  何必把人的各个阶层分的那么清?

  他们不过都是百姓而已,最起码在朱瀚看来,他们不过都是百姓,赋予任何其他的身份都毫无意义。

  朱元璋听到朱瀚这么说,有点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咱知道七五你说的这些都对,而且很有道理,但是咱在做事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的代入他们的身份……咱以后再注意些。”

  嘴上说着注意,但真正的改变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

  朱瀚也没打算让朱元璋完全改,现在社会正在进行一场翻天覆地的改革,需要有一个铁腕皇帝主持大局,君强臣弱、君弱臣强,这是不可改变的真理,朱元璋不讲理的做事风格,时不时抬起屠刀的威胁,更容易让百官们臣服。

  虽然朱瀚不止一次的说过,他不会轻易离开大明本土,朱元璋却总是不相信,每多过一天,就会让朱元璋心里增加一分纠结,朱瀚走了怎么办?

  他的这种担心,很快感染到身边的人,尤其是马秀英,她从朱元璋身上得到情绪上的分享更多。

  “何必担心七五会走呢,你当初不还说,可以和七五一起走么?”

  马秀英不想看到朱元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