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2章 锦舌如簧_大明从慎重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各部中,立下许多战功,是个良才。”

  殿中一片死寂。

  弘治皇帝脸色渐渐沉下来,李东阳等人也微微皱着眉头。

  “此人已是鞑靼的将领,前途不可限量,何故背叛达延汗?臣觉得蹊跷,将他留在军中,若是达延汗派的奸细,如何得了?”

  吏部的一个郎中道。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大臣们也是纷纷点头赞同,这正说出了他们心中的顾虑,鞑靼骑兵本就强悍,大明凭借城墙才堪堪能抵御,万一来个里应外合……

  河套是兵家必争的重地。

  严成锦料到不会那么轻松:“呼和巴日身上,有汉人的血脉,算是半个汉人,如今他为救家父,不惜背叛达延汗,应当对大明没有异心,他就在宫外,恳请陛下见他一见。”

  刘健摇头:“即便他身上真有汉人的血脉,可他,毕竟是土生土长的鞑靼人啊。”

  刘健是内阁大臣,最擅长推断事情的走向,然后给出解决的办法。

  连他都说不行,严成锦感觉,难度又上升了不少。

  坑儿子啊。

  严成锦道:“我爹为呼和巴日取名林松,林松不仅救回了我爹的性命,更是救回了千千万万将士的性命,若达延汗得到军粮,与大明开战,要死伤多少将士?要耗费多少军粮?

  可如今,林松避免了大明将士的伤亡,如果他有异心,又岂会扰乱达延汗蓄谋已久的计划?”

  殿中又是一片死寂。

  弘治皇帝沉默了,李东阳和大臣们也都沉默了。

  道理他们都懂,可他们依旧不信。

  弘治皇帝道:“朕也知道,他此举的功劳,可你如何证明,他没有异心?”

  “臣没有办法证明。”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等人都看着严成锦,没想到,接下来的话,差点没把他们下巴惊掉下来。

  严成锦跪在地上:“臣恳请陛下,将林松拉到午门斩首示众!”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等人都懵了。

  你说什么胡话呢?你是来求情的啊,怎么比我们还狠,说杀就杀,人家救了你爹,你还是个人吗?

  弘治皇帝面色古怪:“严成锦,不要胡闹。”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还能说什么?

  严成锦抬起头,一本正经:“信,便是信,不信,便是不信,林松背叛了鞑靼,避免了两朝战事,这样都无法让陛下和诸公相信,臣说再多,陛下也不会信,臣也说不过诸公。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林松如今的境地,已经回不去草原,大明又不肯用,那还是将他斩杀了为好。”

  弘治皇帝皱着眉头,反倒为难起来,大臣们也突然变得不忍了。

  此事传出去,大明以后的招安工作,很难开展啊。

  王越站出来一步:“臣以项上人头担保,恳请将林松留在军中。”

  老王补刀,够意思。

  其实王越作为老臣,比严成锦更知道当官的套路,就差这一步了。

  弘治皇帝轻叹一声,刚才严成锦说了那么多,他是信了几分的,他想要的,只是一个保证而已。

  虽然还有一丝顾虑,但终于是道:“那就将他留在军中吧,但大明的兵权,不会交到鞑靼人的手中,所以,他不能为将。”

  若是带着大明的兵,里应外合,反过来打大明,那还得了。

  严成锦知道,这已经是陛下做出的最大让步了,便道:“臣和家父谢过陛下的恩典。”

  老爹在宁夏的亲军,都是王越的旧部。

  如此一来,也算是有自己的亲信了。

  林松心知此事有多难,在午门外惴惴不安,见了严成锦出来,还不等他问,严成锦便道:“从今往后,你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死人。”

  林松忙是跪下,感激:“卑职必定为老爷,赴汤蹈火!”

  回到府上,

  严成锦写了一封信,告诉老爹事情已解决,并将王越整理的对付鞑靼人的经验和战略,一并交给了他。

  林松没有停留,只是将书收好之后,便匆匆回宁夏复命。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