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3章 清楚明白_知否从蒙童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里也明白,事情到了这份上,装死根本无济于事。

  为今之计,只有趁着赵真对自己还有耐心,抓紧时间为自己辩解。

  一念及此,杨元震的脑子开始飞速地运转起来,绞尽脑汁为自己寻求脱罪之策。

  忽然,他脑中灵光一闪,赶紧将《谈文录》翻到最后一页,目光上下搜寻。

  果然!

  这一页末尾赫然写着一行小字:“大周天佑八年五月初九”,这是郭进将整本书抄录完成的时间!

  “陛下!”

  杨元震好似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赶紧将自己的发现指给了御座上的赵真看。

  “此书抄录于今年五月,原本成书只会更早,微臣受命拟题时都已经八月了,这时间根本对不上啊!”

  “哦?”

  赵真闻言忙吩咐内侍将书呈上来过目,果然与杨元震所说一般无二。

  赵真当下眉头微皱,看向一旁的老内侍:“其他禹州籍考生审得怎么样了?”

  这次乡试疑似泄题,干系重大,皇城司精锐骨干尽出,除了封锁了贡院以外,禹州籍的考生也全都被控制了起来,郭进只是第一个。

  皇城司都头顾万一直都在带着人来回奔波,将审讯的最新进展禀报到老内侍这里。

  老内侍看了眼新递上来的纸条,躬身回禀道:“查清楚了,此书成书于今年三月之初,禹州各地义学均有收藏,因其出自禹州知州卫辰之手,故而禹州士子争相借阅传抄,此事在禹州人尽皆知。”

  “卫辰?”

  赵真微微一愣,旋即又问道:“此书成书后,可有删改变动之处?”

  “没有。在这一点上,禹州考生供词并无二致。”

  老内侍躬身道:“若是陛下不放心,老奴这就派人快马赶往禹州,取来此书原本,一对照便知真假。”

  “不必了。”

  赵真摆了摆手。

  眼前这老内侍跟在赵真身边几十年,一直是赵真心腹之人,他麾下皇城司的手段,赵真再了解不过。

  即便是敌国派来的死间,落到了皇城司手中,皇城司也有办法撬开对方的嘴,何况只是一些未经风雨的普通士子?

  况且,此次参加乡试的禹州籍考生足有一二百人,这么多人,要事先对好口供,还要经受住皇城司专业的审讯而不露出破绽,根本不可能。

  】

  既然口供无误,那么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整件事应该就是一场乌龙了。

  杨元震出的考题,只是误打误撞被卫辰的《谈文录》事先押中,而《谈文录》又因为是卫辰所作,在禹州士子之中极为流行,这才导致此次乡试有这么多禹州籍的考生中举。

  至于那个解元郭进,也只是其中最幸运的一个幸运儿罢了。

  得出这个结论,赵真一时有些哭笑不得,这深更半夜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结果居然只是场误会?

  可仔细想想似乎也没毛病。

  按照规矩,乡试会试这样的大考是不能出截搭题的,只能从经书原文中出题,四书五经拢共就那么些字,押题成功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

  其实以前偶尔也有人走狗屎运靠着押题考中,只是远没有这次这么大的规模而已。

  “这个卫辰,还真是会给朕找麻烦啊!”

  赵真看着手边那本郭进手抄的《谈文录》,有些埋怨地问道:“他为何要着此书,可是朕发的俸禄不够他花销?”

  赵真以为卫辰写这种科举辅导资料是为了赚钱,因而心生不满。

  老内侍恭声道:“据说是卫知州有感于贫寒学子求学问道之难,故而在禹州大兴义学,并着此书藏于各处义学之中,以书代师,传授学子圣人之道。”

  “竟有此事?倒是朕小瞧他了。此乃教化之功。”

  赵真轻轻舒了一口气,脸色也缓和了不少,可当他拿起那份河南乡试黄榜时,又不禁有些头疼。

  即便已经查实,舞弊之事系子虚乌有,可只要这张榜单一张贴出去,只怕还是会在汴京城中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啊……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