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87章山东子弟多才俊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士族子弟甚至对于这种『使节』的身份很是兴奋……

  就像是狗看见了肉。

  这倒不是说斐潜要打破这个『惯例』,要斩杀杨修,而是这背后蕴含的味道,实在是太过于『大汉』了……

  斐潜不觉得这种『惯例』有多么好。

  现在整个的局面,或许在这些大汉士族子弟眼里,就像是当年的王莽和刘秀。

  朝堂秩序瓦解,天下群雄逐鹿。

  豪族支持各自地方的政权,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割据诸侯。

  后世之人熟悉三国,那是因为罗老先生的伟大贡献,而实际上在王莽和刘秀时期,各地诸侯纷纷割据的局面就已经上演过一次了。

  如王郎称帝,是赵缪王子刘林和赵国大豪李育、张参等共同策划的;

  刘永起兵时,『招诸豪杰沛人周建等,并署为将帅』;

  张步割据齐地,『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

  卢芳则是『三水豪杰共计议』的结果,且得到『各起兵自称将军』的五原人李兴、随昱、朔方人田飒、代郡人石鲔、闵堪等豪杰的支持……

  那么现在如果将王郎换成袁术,将刘永换成曹操,将张布换成袁绍,将卢芳换成马腾韩遂,似乎也没有什么违和的地方……

  这就是问题所在。

  大汉的问题。

  若是从来没有摔倒过,那么还情有可原,可是明明知道某地有坑,依旧还是再一次的在坑里面摔个狗啃屎,那么就不是屎的问题,而是狗的问题了。

  大汉朝廷的作用,不是去当一条不知道屎臭的狗!

  更不应该把前人吃过的屎,依旧包装一下喂给后人!

  巧克力味道的屎,难道就不是屎了?

  斐潜刚刚到了大汉的时候,其实对于士族的理解,豪族的概念并不是那么的深刻,但是随着其政治集团的逐渐发展,斐潜对于这方面的认知也在日益加深。

  大汉的士族问题,是根子上的问题。

  也就是在东汉成立的时候,就已经在襁褓里面和刘秀政权共生了,割不掉,除不去。

  东汉王朝,是建立在豪族社会基础之上的。

  由于刘秀本身就是豪族利益的代表,所以他无法摆脱自身的限制。

  刘秀所依靠的主要是南阳豪族集团,在他建立东汉王朝的过程中,其他地区的豪族势力附和者相对较少,而反抗者多。故其在最开始的征讨对象,主要是各地豪族。这一点,和当下各地诸侯林立,地方太守把持乡野,分割和拒绝中央统一的调度和管理,是非常相似的。

  那么在争结束后,如何管理这些豪族,就是东汉政府的首要难题。

  刘秀的策略,是学西汉的做法。其中最重要的是用严刑峻法规范豪族的行为,收到了恢复并维持社会安定的效果,但同时也使吏治苛刻问题日益严重。

  西汉用酷吏,设刺史,直接打击不法豪族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