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章 兵强马壮_抗战之红色军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独立军群”计有3个骑兵集团军,3个装甲集团军,3个炮兵集团军,以及s集团军、h集团军、k集团军、b集团军、f集团军等5个“代号”集团军。

  至此,武爱华创建的国防军才真的具有一点“现代化”气息。

  现代化,并不是装备先进就是现代化,它包括建军思想、编制的现代化、科学化。

  武爱华因为来自后世,又分析过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英阿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等战争资料,因此他满脑子里都是坦克,炮火,战舰,飞机的立体战争;而在部队编制中,特别崇尚火力至上,机动至上之类。

  如果按蒋百里这类真正的军事家来看,武爱华以前打仗,纯属拿钱去砸!完全是一派败家子打法。当然,武爱华的国家战略、建军方略、作战战术、部队训练等,都非常先进甚至超前,但武爱华的军事思想“刚有余”而“柔不足”。

  后来,武爱华也逐渐明白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道理。

  这也是这些“独立军群”得以在1939年3月以前顺利诞生的原因。

  三大骑兵集团军,军长分别是孙连仲、马步芳、马占山;副军长分别是赵承绶、何柱国、郑大章;参谋长分别是陈仕豪、檀自新、门炳岳。除陈仕豪是原国防军第9骑兵师师长外,其他人都是原国军骑兵将领(国王想了很久,还是让这些历史人物闪闪光吧)。

  孙连仲,最早为冯玉祥西北军将领,国军第30军军长,属于敢打敢杀的悍将;马步芳,青海马家军代表人物;马占山,九一八事变之后的抗日英雄。赵承绶、何柱国、郑大章分别为国军第一、二、三骑兵军军长。

  编制方面,武爱华依然崇尚大编制:每排38人,每连三排120人;每营三连加骑炮连(6门92式步兵炮)500人;每团三营1500人,每师三团加骑炮营(36门92式步兵炮,含骑炮连数字)5200人;每军五师加骑兵后卫团团27000人。三大骑兵集团军总人数不超过万人。

  骑兵基本装备为马刀、手枪、半自动步枪、冲锋枪、mg42班用机枪等。装备上主要突出轻、快两个特色。

  骑兵的集团军可以按5师制编成,但下面的部队却只能暂时按3个师编制了。

  装甲兵第1集团军,由原国防军装甲师改扩编而成,军长宗少华(三星上将),副军长孙元涛(中将),参谋长李奇(中将)。

  装甲兵第2集团军,军长郑洞国(三星上将),副军长李锦坤(中将),参谋长侯镜如(中将)。郑洞国为抗战名将、抗日英雄;李锦坤为原察哈尔独立集团军军长;侯镜如亦为国军名将,在1950年西南解放时,拒不向pla投降,被击毙。

  装备兵第3集团军,军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