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41章 回京任职大司农_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蓝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陆逊于肥水彻底击溃,魏国水军至此烟消云散。

  甘宁、陆逊、蓝辕三部越战越勇,相互间配合得十分默契。

  贾逵、满宠的加入也没挡住败势,夏侯尚在五月初兵败后弃寿春、北逃豫州,分裂的扬州在蓝田手中重归完整。

  淮南大胜的消息传回建业,江东百姓、士族如同过年般欢欣鼓舞,从此他们可以享受和平,再不会担心魏国的军事威胁。

  这两年蓝田与江东士族相处和谐,他埋豫章、庐陵的新鲜种子生根发芽,交州先进的制度提高了治理能力,以及广州对庐陵的定向帮扶,让当地百姓对生活有信心、生产积极性变高,官府的赋税收入跟着提升。

  庐陵试种成功的占城稻,目前已在豫章开始推广种植,少病虫、不择土壤、生长周期短、产量相对稳定,替代了原来的稻种成为主粮种。

  豫章、庐陵的欣欣向荣,被《扬州报》展现在整个江东面前,两郡经济正在穷追猛赶,相信不久就会追上类似吴郡的富庶。

  权利变现是利益,利益有限的情况下,权利就显得没那么重要,原来准备看豫章、庐陵笑话的士族,他们发现豫章、庐陵的制度,似乎也有许多可取之处。

  在利益的驱使下,士族们唆使张温找到蓝田商议,希望能在吴郡、丹阳、会稽三郡,想搬取改良部分有利的新制度,比如由各士族出钱新办官学堂,但是要借用广州书院的教材,而且生源需要甄选。

  蓝田以与士族有约在先拒绝,他不允许自己种树,别人不浇水不施肥,直接来摘桃吃桃,而且还要挑三拣四,天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

  蓝田把庐陵当模范打造,东三郡的士族为了利益最终会屈服,这种阳谋是针对人性的贪婪,引导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

  蓝辕等人收复淮南,剑指中原指日可待,且江东顽疾有了起色,蓝田便上疏刘备辞去扬州牧。

  年初的时候,赵云准备西征武威,也奏请刘备派大将相助,刘备便留张飞在潼关施压,自己带着庞统、马超返回长安。

  最终在老将黄忠的坚持下,派出了这位征西大将军,马超则继续与张飞搭档。

  章武三年七月,刘备任命诸葛瑾为扬州刺史,召蓝田赴长安出任大司农,升甘宁为右将军、豫州刺史、封广乡侯;升陆逊为后将军、徐州刺史、封淩乡侯;升蓝辕为征东将军、琅琊太守。

  刘备新下达的任命,大部分参考了蓝田的建议,但把蓝辕的汝南太守改成了琅琊太守,因为他对蓝辕的信任超过陆逊,意思是蓝辕、陆逊搭档攻取徐州,而甘宁则北上取豫州。

  蓝田本想让蓝辕出兵汝南,配合荆州的关羽进攻许昌、洛阳,但刘备认为关羽自己就够了,南阳取得的大胜已说明一切。

  蓝田与诸葛瑾交接后,只写了封信送至淮南给蓝辕,然后收拾行囊去广州接家人,他把余修留在建业助诸葛瑾稳定江东,仅仅带走了辅助暨艳办报的宋谌。

  淮泗派被蓝田和士族‘联手赶出’江东,但诸葛瑾摇身一变成为新的执政者,顾雍等人迎接‘上差’时面露苦涩,没人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诸葛瑾没有蓝田的气场强,而且与江东的官员们都是旧相识,说不定能引入豫章、庐陵的好制度,江东士族顿时觉得未来可期。

  蓝田两年后再回广州,九岁蓝青已长成大姑娘,饭后就跟侍女回屋看书背药性,一副求知若渴的样子。

  “都说女孩懂事早,果然比伯阳、仲陵那时候稳重.”蓝田望着蓝青的背影捋须点头。

  “还不是夫君劝她学医,不过找点事做也不错。”吕玲绮先自我安慰,突然像想起什么大事,便着急说道:“夫君稍候,妾身给你看个东西。”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