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则玉(二)_明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死了另一位宿老吴廷贵,从此大权独揽。可以说,从崇祯三年到崇祯四年的这一年时间里,是昌则玉最春风得意的时光。

  但他的黄金期却没有持续多久。崇祯四年,王嘉胤遭遇当时首次入晋、陕作战的延绥东路副总兵曹文诏。声势浩大的王嘉胤并没有将初次见面的曹文诏放在眼里,他按照预定计划强渡黄河,进入山西,在菜园沟与官军激战,并取得胜利。这次的获胜使王嘉胤大为振奋,昌则玉也被形势所迷惑,认为大明当真已经到了不堪一击的地步,满心想着收拢晋中群寇,而后分道河南、北直隶,最后直捣京城改朝换代。

  哪料命运和他开了个大玩笑,四年六月,王嘉胤轻军冒进,在阳城陷入官军重围,并在曹文诏的打击下军灭身死,满腔雄心壮志化作南柯一梦。他死后,流寇内部地动山摇,几有全面崩溃的态势,又是昌则玉审时度势,及时抬出王自用,奉为王嘉胤的接班人,同时争取到了高迎祥、张献忠等一流强寇的支持,这才稳住了局面。

  王自用掌盘后,并没有重用昌则玉,相反,因为曾经与昌则玉同谋害死吴廷贵,王自用明里暗里都十分提防昌则玉。昌则玉虽然依旧顶着个“大军师”的头衔,坐着第二把交椅,但他心里清楚,王自用完全不信任自己。

  昌则玉在王自用营中一直呆了近两年,直到王自用不听劝告,一意北进山西的榆次、寿阳,紧逼太原,他认为这是“取死之道”,毅然脱离了王自用独走。他走后不久,王自用果然在官军的“重点关照”下连战连北,最后于武安大伤并在当年五月因伤死于济源。

  王自用死后,流寇中群雄并起,但无论是高迎祥还是张献忠乃至其他大寇,没有一个愿意主动延揽昌则玉。原因很简单,昌则玉的资历太深,甚至深到了盖过他们一头,他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位用于安置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都或多或少与昌则玉打过交道,知道此人很难驾驭,倘若随意招入麾下,恐怕弊大于利,昌则玉自己对此也了然于胸。

  故而其后几年,昌则玉一直在各地的中小型流寇集团里寻找容身之地,这些流寇大多听说过他的名头,但此前从未有机会接触过,所以开始就有崇敬之心。加之昌则玉善用权术,基本将所有的寄主都唬得一愣一愣,将自己奉若神明。不过他心里很清楚,如此下去不是长久之计,毕竟他不是一个安于平淡之人,或者说因曾经辉煌过,他就不甘心这样寂寂终了,他内心的那团火依旧熊熊燃烧着。

  昌则玉已经算不清自王自用后,他换过了多少营头,他只知道,每一次改换门庭,从没有人会提出质疑,认为他反复无常。反之,人人都在他的述说下认为,他放弃上一个“东家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