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1章 庭参之礼_筑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甚至真的想一刀砍了他赵佶、赵桓父子!眼不见,心不烦呢。

  赵佶总是想当然的认为,他这个二十六年的皇帝,对金国还有威慑,所以才没有即刻内禅。然而太子赵桓已经等不及了,金国那里,更加不会给他赵佶的面子。

  各种珍贵的情报资料,都被安宁送去宫中请赵佶过目。赶紧醒醒啊!可是赵佶,却读出了另外的故事。金国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这次南下,也是一时也难做定案呢。

  金国居然比大宋更讲究出师有名,循规蹈矩?

  这就是一个捡到金元宝的乡下土财主,去地主家赴宴的样子嘛!规规矩矩、战战兢兢,生怕一个动作不合适,就被人笑话不懂规矩?

  哈哈,那容易啊。等你金国南下时,老子立马内禅皇位给太子,狠狠闪你吴乞买一下小腰!要不说,赵佶就是文人的轻浮气质,喜欢恶作剧呢?

  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尔。一旦金国动起来,它怎么可能会因为你赵佶的一纸内禅就要顿足辽东之地?金国很穷的,糟蹋不起粮食啊大哥。

  而赵桓,现在的国策却是议和?向金国不断派出议和使者,言明此前一切皆是朝中奸邪小人作梗、破坏。如今太子秉国,所以,大宋愿多使岁币以结大金之欢心?

  “契勘自我皇与上国大圣皇帝浮海结约,岁月已深。上国遂割燕云,恩义至厚,质诸天地,共著誓书,使聘交驰,欢盟无间。

  止缘奸邪误国,伪诏纳辽,岁币愆期,物货粗恶。遂令信誓殆成空文,上国之恶概皆由于此。我皇重念大圣皇帝从初讲好,深自克责,乃使太子秉国。

  太子自秉国以来,夙夜以思,宜伸旧好。结约之辞,悉以面谕。自今以始,传之无穷,共庇生灵,永同金石。今差翰林学士,中书侍郎何栗充计议使,事目具如别幅。谨白。”

  安宁收到的信息是,金兀术当时就哈哈大笑,提了两个条件出来:

  其一曰返郭药师于燕京,主持两国修好。

  其二曰罢安兆铭之官身,解送上京安置?

  “肇我大圣皇帝起义兵,吊伐亡辽。爰念有宋航海遣使,起初结好,请复幽、燕旧地。乃著定誓书,即时割与。曾不逾年,弃德背惠,手诏辽逆,岁交金币罔不逾时。

  及正旦副使安兆铭,其于本国穷奢极侈,上下相蒙。恣行无道,欺凌皇子,不忍多言。残虐海内,人怨神怒。此天夺之鉴,假手我大金使惩之。

  今汝使何栗奉宣旨言,归罪边臣奸邪,亦非当理,又言本国君臣深自责恨前日之非。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朝宜加恕道,用存大义。

  如赵主深自悔过,重乞欢盟,可囚缚恶贼安兆铭来诣上京,并斩阉人童贯、谭稹等谢天下之罪。另使郭药师处置燕京叛亡诸职官、工匠、教坊、百姓。谨白。”

  这样的国书回复,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