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一0章 古城寿阳_重生之铁血抗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明调整部署,命令侦察排、警卫排插向寿阳城的南北两面,以班为单位逆袭、兜剿从县城里逃出来的日伪军和汉奸;命令二连带重机枪队三挺重机枪,借助夜色掩护,绕到寿阳城东门宾旸门去,在宾旸门外布置伏击阵地,伏击从寿阳城逃出的日伪军。

  萧四明判断寿阳城一旦被攻击,日伪军、汉奸,肯定是要通过通向平定、阳泉的东门宾旸门逃跑的!

  萧四明自己,率领一连、三连和炮兵队、重机枪队大部,直叩寿阳县城西关,强攻寿阳!

  寿阳是春秋时祁氏的封邑,西晋太康年间置县,因县城位于寿水之阳而得名。现在的县城是元代在老县城废墟上重建的,位于老县城西南角,地处全县中心。

  古城寿阳,周四里,高一丈九尺,壕深一丈一尺,东门叫宾旸门,南门叫恒旸门,西门叫回旸门。

  县城周长四里,超出了古代“都城九里,诸侯城七里,县城三里”的规制,说明寿阳在当时就是大县!

  三个城门之所以都有个“旸”字,是因为“旸”字的本意是“日出、明亮”,象征着太阳。

  由于寿阳地处太行山西麓,境内山河纵横,群山叠幛,丘陵起伏,平均海拔在1200多米,和周边地区相比,地势高,气温低,素有“冷寿阳”之称,谓之“春晚无花秋早霜”。古时候寿阳人就渴盼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这才把面向东方日出的的东门叫宾旸门,意思是迎接日出;把南门叫恒旸门,是期盼一直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把面向日落方向的西门叫回旸门,是以留恋的目光回望落日霞光,期盼太阳在早早地出来!

  自明末清初晋商兴起后,寿阳和平遥、祁县、太谷一样,成了无数晋商走南闯北、汇通三江的基地,一时繁华兴盛。民国年间,晋商票号渐趋没落,但因为寿阳有煤、有铁路,山西最大的保晋公司在这里设有保晋公司寿阳煤矿分公司,这里的经济还是不错的。

  此时的寿阳,俨然成了山西日军的大后方、腹心地带,日军在寿阳设有宪兵队、指导班,扶持汉奸建立了寿阳伪政权、伪警备队。

  在日军将领们的脑子里,恐怕从来没有想过八路军敢于黑虎掏心、夺取寿阳县城!

  不光是日军,中央军、晋绥军、包括八路军在内,恐怕都没有人想过此时来夺取寿阳县城!

  历史上百团大战时,我军曾经强攻寿阳,没有攻克!一直到日本投降,阎锡山才派人接受了寿阳伪政权。

  残月淡星。夜幕下,八路军独立营主力在向寿阳城疾进,队伍中不时传出“跟上、快跟上”的低低的口令声!

  四公里的路程,急行军也就40分钟左右就赶到了。

  寿阳城是夯土筑造的土城,历经岁月沧桑,城墙到处都有豁口。

  这个时候的鬼子,正处于战略进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