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章 三枪撂倒四个鬼子_重生之铁血抗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倭寇血了,肯定是要大杀特杀,杀得小鬼子后悔发动侵略战争!不过,萧四明清楚的很,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打的是军队实力。个人就算把人类勇武发挥到极致,作用也是有限的。就算是枪枪爆头的狙击手,在鬼子的飞机大炮航空母舰面前,那也只有转移隐蔽的份儿。

  说穿了,要想战胜敌人,除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和后勤动员保障外,需要有能征惯战的精兵强将组成的大军!

  这个时候正是八路军挺进敌后大发展时期。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威名大振,征兵扩军工作异常顺利。眼前的例子在那里摆着,杨成武率领的115师独立团,初上战场才1700人,在晋察冀边区展开后,很快就发展到了7000多人。343旅686团在五台县招兵,报名的青年排起了长队,一天就招兵1000多人。685团政治部副主任吴宗玉、也就是后世著名的吴法宪,一个人到晋南招兵1000多人,编成了685团新二营,填补了685团老二营调出组建永兴支队后的空缺。晋察冀边区政治部主任舒同领着王宗槐等几个人到定襄县扩军,在当地党组织帮助下,拉起了一个团!

  这些例子萧四明都清楚,而且他还知道685团、686团、杨成武的独立团,都是我军种子部队,因为本身是红军精锐,扩军后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整合,不影响部队战斗力。但是那些没有红军基础的新扩建部队,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形不成战斗力。一些整编自游杂武装的新部队,还有可能哗变。

  记得张爱萍回忆录中说,他到皖东北组建武装,一竖招兵旗,很快就拉起了5000人的队伍。但是一打仗,队伍就散了。直到以685团主力编组的苏鲁豫支队和黄克诚率领的344旅主力南下支援新四军作战,调入红军骨干后,张爱萍组建的武装才成为一支劲旅。

  也就是说,有红军底子的部队,凝聚力强,战斗力强,拖不跨、打不烂!

  养伤这段时间,萧四明已经想的很清楚了,一定要拉起一支能征惯战的劲旅,攻城略地,与日军对决,打得日军举手投降!决不能向历史上那样,在美军、苏军打击下,日本天皇都宣布投降了,侵华日军还不服气,认为他们没有战败,导致后来小日本始终认为他们不是被中国打败的,拒不反省认罪、拒不赔偿中国的战争损失!

  就在萧四明盘算的时候,日军支援分队到了刚才萧四明隐蔽的小木桥边,发现了桥下那名日军的尸体,应该是也看见了前面小路上躺着的四个鬼子的尸体,带队的鬼子准尉一声令下,鬼子队形马上就散开了,一个个卧倒在地。机枪组也架起了机枪。

  鬼子准尉拔出指挥刀,朝前方一指:“杀给给!”

  九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