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五章密旨传来是福是祸杨广猜透帝王心思(2)_隋炀帝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疼,证明不是在梦中。那么,这就是真的了!真的是福从天降!他喜出望外一时间竟像痴傻了似的。

  想当年,他被废为庶人,自觉是天大的冤枉,日奏一本,又每天爬上高高的古槐,向着皇宫大声申诉,日夜盼望着能早早得以昭雪。然而,一切努力都成为徒劳。幽禁废园五年,自己也心灰意冷了。没想到,突然间飞来一纸密诏,废园里的杨勇又成了皇太子!

  云昭训见杨勇惊喜得痴呆了,诏书已经读完,他还怔怔地跪着出神,就悄悄地拽拽他的衣襟,说:

  “赶快接旨谢恩呀!”

  杨勇这才叩头谢恩,随即站起身,整整农裳,接过密诏。他怕刚才听得不准,就又借着烛光,将那诏书再细细地复读一遍。

  传旨的禁卫军官等急了,连连催促说:“皇太子,车已停在门外。事情紧急,请太子即刻上车,尽快赶赴仁寿宫见驾!”

  杨勇不答话,仍在逐字逐句地读着诏书。读到末尾,见上面没有玉玺,觉得奇怪,就问那位军官:“既然是父皇御诏,为什么没有玺印?”

  那军官一跺脚,说:“咳!看我慌的,把这么大的事都忘了。临来的时候,柳尚书亲自交代,因为十万火急,密诏来不及用玺,皇上将御案上的雕龙纯金镇纸随诏带来,作为凭证。”说着,便从身上挎着的革囊里拿出雕龙镇纸,递给杨勇。

  杨勇接过镇纸,仔细地看了又看,认定不是假冒,确定是父皇御用之物。他曾多次在父皇御案上见过这个镇纸。有此物为凭,密诏也就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了。

  可是,父皇既命臣下拟好了诏书,怎么会连亲眼过目和加用玉玺的时间都没有?这说明眼下仁寿宫里情况紧急,形势险恶,绝非一般人可以料想的。杨勇又问:

  “仁寿宫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父皇龙体可好?”

  那个军官也如实回答:“皇上卧病已好长时间了,仁寿宫到底出了什么事,小人也不知道。小人只是奉柳尚书之命前来传旨,并接太子去仁寿宫。”

  “在仁寿宫侍疾的还有哪几位大臣?”

  “还有皇太子杨广和左仆射杨素。”

  一听有这两个人在皇上御前侍疾,杨勇感到不寒而栗,他想:父皇年事已高,又病卧在床,对于朝廷大事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柳述不过是一个公子哥儿,只因为是皇亲,才有幸做了兵部尚书,他既没亲征沙场,又无宫廷角斗经验,怎么会是杨广、杨素之流的对手。从这份密诏和军官的讲述来推测,眼下的仁寿宫里确有些剑拔弩张的味道了。然而,在对峙的双方中,父皇与柳述这边——一个病重老夫和一个黄口小儿——力量显然要薄弱得多。这等严峻的局势对我杨勇意味着什么?只是灿烂辉煌的金銮殿吗?谁敢说不是陷阱,不是罗网?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