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一章 白莲轶事(四)_鹿鼎外传之大帝传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又以俞得水为代表。这位唯利是图的商人自从与王府合作之后,就收获了不小的利益,先期是火柴玻璃,后来又是各种小工具、食盐粮食等,每年获利不菲,眼下已经发展为江南巨富,苏州的首富,身家可谓是富甲一方,几乎是江南首富一般的存在。

  有鉴于此,利字当头下,俞得水和王府的联系也自然更加紧密,即便是对那位神秘的‘陆见胜’的真实身份越来越怀疑,却依旧不去派人详查,一直故作不知。可惜福兮,祸之所伏,由于他的富甲一方,加上此人喜好虚名,太过招摇而不知低调收敛,终于为他招来了祸患,而根源就在于吴三桂起兵一事。

  在郎廷佐任期满后被调往京师,随后在河间府一役中,被沐剑声干掉时,清廷同时又任命了宗亲麻勒吉为两江总督,此人老谋深算,属于温和的怀柔一派,主张采用宽仁的政策,结好当地的汉族士绅,设法消弭种族和阶级的对立矛盾,很快就稳定了江南的局势。

  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也许清廷就能够真正的掌控江南,可惜由于三藩作乱,清廷节节败退之下,军队人员迅速膨胀,财政压力大大增加,江南地区作为大后方,后勤压力更是大大加强,而麻勒吉的温和作风,已经难以征集到足够的粮草军饷等物,显得不合时宜,不久被康熙免职调回,改派了勋贵阿席熙坐镇江南。

  而麻勒吉此人深知阿席熙被撤职的原因,自然想要有所改变,表现一番,因此一上任就立刻改变了政策,大大的提高了赋税,于是江南老百姓的压力立刻增加了不少。

  但是就算这样盘剥,可是由于战线陆续增加和战局迁延,清廷军马不断扩张增加,于是耗费日益加大,仅仅靠收老百姓的赋税,已经不足以支撑这么巨大的消耗了,为此,阿席熙就把掠夺的目光转向了众多乡绅的口袋,而身为江浙巨富的俞得水,自然早就是对方眼里的大肥羊了,暗暗准备了要好好宰他几刀。

  在开始之时,由于侥幸心理和为了破财免灾,俞得水还比较配合,除开给对方的孝敬,还捐出了不少的财物,前前后后花费了近五十万的支出,也可谓是大大的出血了。按说他如此的努力表现,也应该可以过关了,可惜阿席熙贪婪成性,又岂会就此罢休?而且一心想在康熙心里留个好印象,以后也能够进入内阁,因此盘剥的力度不断加大,许多的小富商小地主都被他搞的几乎倾家荡产,而俞得水也深受其害,到了几乎无法负担的地步,于是就有意推脱摊派,不想那阿席熙竟然翻脸不留情,竟然抓他入狱来要挟,俞得水的家人无奈之下,只好再度花巨资赎他出狱。

  俞得水出狱后自然极不甘心,数年积累尽付东流,搁在谁身上都不会就此罢休,俞得水痛定思痛,终于想起了那位许久未曾谋面,神秘的陆见胜陆公子,心想以对方的神通广大,加上在京师也很有能力,也许可以帮他渡过这个劫难。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