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8烟花架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朕闻虏入已久恃,各边小有备,贼稍知畏,可于诸城堡遍给火器以御之,仍坚守勿战,以仰奉上天保右之意。”

  兵部,杨博在值房看着宫里送来嘉靖皇帝的条子,也在默默思索此事。

  杨博没去想嘉靖皇帝怎么想起火器这一茬,还知道于诸城堡遍给火器以御之,可是他在宣大呆过,可是知道现在明军使用的火器还是很犀利的,特别是边堡防御中表现尤其好用。

  火器使用,不担心弓手疲乏,射出箭失绵软无力,可以持续作战,只要有充足的药石。

  当初自己也是想法设法为宣大和蓟镇弄到一批火器,可是费了不小的劲才说动兵部和工部,可是拿到的火器虽多,但分发下去后还是不过沧海一粟,根本就不够用。

  到了京城入驻兵部,他也才知道其中详情。

  一是朝廷没钱,无力大规模制造火器,二就是之前自己遇到的情况,需要用钱从工部把火器换出来。

  说来好笑,从紧张的朝廷开支中拨出来银钱打造的东西,朝廷要用还要给人送银子。

  不过,这就是文官集团定下的规矩,兵部发出去的兵饷,银子没出京城,兵部那份就已经在交接的时候直接扣下了,而他自己也会从中分润到好处,你说叫他怎么管?

  嘉靖皇帝给出的条子,虽然比较保守,可也是目前一个稳妥的做法。

  边堡只要坚持防御姿态,鞑子就很难从边境抢掠中得到收获。

  边堡在,鞑子也不敢绕道大举深入内地,毕竟后路还在明军手中。

  想想这些年的天气,杨博当然不觉得是用兵的时机,现在鞑子在延绥等地肆虐,兵锋甚锐,与其出兵对战不如按陛下所说防御城池。

  想来,边镇军将怕也是这么想的。

  想到此,杨博提笔在桉上宣纸上开始写起奏疏。

  “臣谨对,今岁虏谋异常在西者,分入宣云以诱我蓟西之兵,在东者分屯辽右,以窥我蓟东之怠,大意垂涎畿甸欲为深入之计,仰蒙辰谕中外戒严,虏遂西侵宣大,今塞外早寒势无能为,臣谨如圣谕传示边臣.....”

  嘉靖皇帝之前就要各地防备鞑子入侵,不管怎么样和兵部的策划是一致的,这个时候自然要小小的拍皇帝的龙屁。

  之后,自然是顺着说陛下英明,火器对于边堡防御有力云云。

  不过,杨博想的可不是要一点点火器,而是详细叙述目前九边火器的分配。

  九边重镇,说是重镇,但是依旧是轻重缓急,最重的自然是蓟镇,其次是宣府和大同,自东向西地位逐渐下降,火器分配亦然。

  杨博自然想要陛下能够给九边定下一批火器,如果能确定数量就更好了。

  杨博会算计,严世番自然也懂这些,严嵩的奏疏由他来书写,自然由财政紧张来说事,说工部库房的火器已经不多,急需户部拨银打造,工部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