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肯定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衡收到来自崩山堡的书信,距离过年已经只剩下半个月。

  其实朱衡和梁梦龙之间,以前也没有太多交往。

  这次的书信联系,更多还是因为朝廷议论的胶莱运河一事。

  开凿胶莱运河不是小事儿,需要山东地方筹集大量人力、物力支援,虽然京城会给一些拨款,但地方上也会承担不少,所以对于山东官员来说当然是大事儿。

  如果朝廷真的开凿运河,办好了,就是山东官员的一大政绩,可以成为升官晋级之阶。

  可是一旦真的开凿,在开凿过程中投入不断增大导致最后因为无钱而烂尾,或是完工后因为水量不足无法满足航运要求,不能使用,则无疑会断送这些官员的前途。

  所以梁梦龙对此事异常关心也就可以理解了,几乎是全程陪同工部主事胡惯的考察工作,所以对考察的结果知道的非常清楚。

  他和胡惯最后都是持同样的态度,那就是开凿新河道成本高且难以预计,而最重要的还是水量恐怕难以达到通航的需要。

  不过在考察中,梁梦龙也不是只管自己的一摊子事儿。

  黄河近些年连年泛滥引发洪灾对山东也是有影响的,最起码运河山东段就因此停航。

  北方官员,哪里不知道漕运的重要性。

  京城和边军的粮食,可都指着这条运河上下的行船。

  可是跟着胡惯看了筹划的胶莱运河似乎不顶事儿,怪不得元朝那会儿就提出来了,但是最后又被放弃。

  但是黄河的样子,漕运的事儿也不能耽搁,于是梁梦龙一合计,发现既然朝廷这次开凿新河道就是打算让漕船从淮安出海,一路航行到山东进运河。

  现在运河不能修,漕船难道就不能绕过莱州直接把粮食送到天津吗?

  虽然绕道耽误许多时间,成本也会增加,可总比堵在运河上强,最起码漕粮能运到京城去。

  为此,他派人专门打听了消息,得知这个时候其实就有商船跑天津到海仓的航线,而淮安也有商人驾船到胶州,而胶州到海仓,也是有商船出没的。

  这说明什么?

  说明淮安到天津的整条航线其实民间早就已经有了,商贾已经通过这条航线运送货物。

  这里的海仓,可不是福建的海沧,而是莱州西面的海仓巡检司。

  嘉靖中期的时候,山东北面滨海,有盐场,也就是登州和莱州附近沿海。

  为此,嘉靖中期在附近设置有王徐砦守御千户所,并在西面的海仓、北面的柴葫寨各建巡检司。

  天津到海仓的商船,自然是贩盐为主的盐商船只,胶州到海仓其实也是一样。

  胶州位于山东南面,因地理原因盐场不便建设,而做为山东盐政的地盘,自然不能从其他地方买盐,而只能是山东本地产食盐,于是这条航线也就被人摸索了出来。

  实际上,这些还只是民间自发寻找的海路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