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章:他们都曾经志向远大,为什么贪?所以要分类_大明:千古第一贪官,朕杀不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孟胤的话,犹如一记重锤,敲响在朱元璋的心中。

  他仔细一想,又觉得孟胤的话不全对。

  自古以来贪官是祸国殃民的源头。

  比起从贪官里挑人重用。

  杀,是最直接的办法。

  朱标和朱樉皆是陷入了沉默。

  半晌,都没有人开口说话。

  刚才孟胤语气平淡说的那些话环绕在所有人的心中,却莫名让人感到了一丝威严在里面。

  在气氛沉默之下。

  只见孟胤指着朱元璋,面色如常,说的话却让人意料不到。

  “本官看得出来,你跟当今的皇上一样,讨厌贪官。”

  “但是,本官想告诉你的是,贪官的形成没那么简单。”

  “绝大部分的官员,也不是从一当官就变成了贪官。”

  朱元璋皱眉,看得出来他还是一如既往的讨厌贪官。

  孟胤有些无奈。

  心想这个老爷子实在太固执了,只坚持自己的想法。

  孟胤叹了口气的说道:“历史上许多考取功名之人,他们曾经都有伟大的抱负,也想做个好官,想名流千古。”

  “但是只有进入了官场,才知道那里其实是个大染缸。”

  说到这里,孟胤停下来问朱元璋:“你知道他们为何要贪吗?”

  不过他也没有指望朱元璋能给他好的回复。

  自己又继续说道:“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因为朝廷的俸禄低,他们饭都吃不起。”

  “当他们饭吃不起的时候,贪又算什么呢?”

  孟胤本来想说,历朝历代,就明朝制定的官员俸禄最低。

  朱元璋从小厌恶滥官污吏,所以认为当官的只要吃得饱饭就行了,给的俸禄刚刚够。

  可是他却不知道,官场哪有不用上下打点的?

  所以历史上明朝也确实有清官,本本分分啥也不贪,结果家徒四壁,日子贫苦,过的日子还没一些普通的百姓好。

  孟胤没说,他怕自己这么一说,眼前这老爷子身为朱元璋的铁杆粉,又要跟自己急。

  只好举别的例子。

  孟胤开口说道:“比如西汉时期的匡衡,他小时候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

  “‘凿壁借光’这个成语指的就是他小时候家里贫苦,却又好学,只能给人干农活借书来看”

  “可是白天干完活能看书的时间太短,晚上家里又没有油灯,他发现隔壁家里有灯,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借光读书。”

  “后来匡衡投身官场,改变命运,一路高升,青云直上,做到了乐安侯。”

  “可后来的他,也依旧没有守住初心,变成了一个大贪官,遥想曾经还是官位低的时候,他也曾以经学治国。”

  “最后还是落的一个悲凉结局。”

  孟胤有些惋惜的说道。

  接着。

  他举起了第二个例子。

  “还有一个人,就是唐朝的李绅。”

  “他从小也是家中穷苦,为了读书跑到了庙里,却遭到庙里和尚欺负,唯一支持他的只有老方丈,他进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