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5章 是你们都飘了,还是觉得朕提不动刀了_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天眼所致。

  一想到皇帝的天眼天天盯着自己,他们就是不寒而栗。

  大明的勋贵其实是分两部分。

  江南应天府那边,主要是洪武朝传下来的勋贵。

  代表人物是南军主将,从头打到尾,最终被朱棣关起来闷死的魏国公徐辉祖。

  而京师这边,主要是靖难战争时期立下功勋,朱棣所册封的勋贵。

  代表人物是徐达第三子定国公徐增寿,他给朱棣通风报信导致前线大败,最终被建文在朝堂上给砍了,他的后代承了定国公。

  京师的定国公府,与江南的魏国公府称得上是一门双公。

  这方面来说,跟红楼梦里的贾家有些相似啊。

  之前在江南的时候,李云泽既然整顿了那边的勋贵,回来之后自然也没有放过这边勋贵的道理。

  这其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勋贵们手中掌握着京营兵权。

  曾经威名赫赫,跟随朱棣五征漠北的京营,在这帮寄生虫的手中,彻底沦为了一滩烂泥。

  可每年索要的粮饷物资,却是从未少过。

  李云泽要对大明军制下手,第一个目标,也是最容易的目标就是京营。

  正因如此,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这些勋贵的。

  定国公徐希皋面若死灰,可却是毫无办法。

  皇帝掌握了刀把子,钱袋子,现在重创文官甚至连官印都握在了手中。

  他们这些早就被养废了的勋贵们,还能如何?

  难道是去鼓动京营之中的那些废物们,去跟虎贲龙骧这样的精锐厮杀不成。

  皇帝不讲情面,不在乎史书上被泼脏水,更加不在意事态闹大。

  面对这样的皇帝,勋贵们绞尽脑汁也想不到该如何破解。

  沉默片刻之后,徐希皋长叹口气,俯身行大礼“臣,领旨。”

  对抗的下场,就是跟文官们一起上路。

  换做是他们的祖先,或许直接操刀子就反了。

  第35章是你们都飘了还是觉得朕提不动刀了(第3/4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可享受了一辈子荣华富贵的他们,哪里来的这种骨气。

  有了徐希皋带头,勋贵们纷纷向着李云泽低下了自己的头。

  这帮人,早就没骨头了。

  最后的最后,李云泽背手迈步来到了文官区域。

  环顾四周那一张张或惊恐,或绝望,或希冀,或幸灾乐祸的脸。他的心中,只有厌恶。

  每当蛮夷铁骑南下的时候,最先跪下的就是他们!

  强忍着心头的反感,李云泽来到嘉定伯的面前“国丈这次孤身入敌营卧底,成功套取了诸逆谋反的罪证,劳苦功高啊。这些逆贼的家宅之中,选几处送与国丈以为奖赏。”

  懵懵懂懂没有丝毫正治经验,却又极为贪财的嘉定伯,欢喜的行礼道谢,压根没感受到四周那诸多复杂的目光。

  从此之后,嘉定伯就将是全天下所有文官们的死敌。

  有机会肯定要给他下绊子,没机会也要创造机会给他穿小鞋。

  要是哪天皇帝或是皇后不在了,那第一个倒血霉的就是他嘉定伯。

  无论是文官武将勋贵又或者是其他人,从此之后都会对其敬而远之。

  哪怕是对皇帝忠心耿耿之人,也不会去接触一个亮明身份的小人。

  从嘉定伯傻不愣登的被坑开始,就注定了他这辈子,以及他的子孙后代们,都将被彻底孤立。

  绝对不会有门当户对的人家去跟他们家联姻,无论嫁娶。

  看着欢欢喜喜自以为占了便宜的嘉定伯,李云泽微微敛容“温体仁。”

  “臣在。”

  “行旨天下,年后开恩科。直接在旨意上写明白,朝廷江南空缺甚多,望诸君抓住机会前来应试。”

  ‘这也太直白了,一点体面都不要了,弄的跟反贼们求贤若渴似的。’

  温

  体仁心中吐槽,可嘴上却是当即拉长音。

  “臣,遵旨”

  到了此刻,这次的宴会算是到了最后的环节。

  李云泽抬起手指着一众瘫倒在地的文官们“锦衣卫何在,出来办事。”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