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71章 进兵高句丽_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需要时间。

  所以冬季出兵获取前线据点,来年再一举灭国的战略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随着冬季的到来,唐军需要面对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个自然就是天时,寒冷的天气将会对唐军构成巨大的威胁。

  还有一个就是高句丽人的反击,比唐军更加适应寒冷天气的高句丽,有能力发起大规模的反击。

  高句丽内线传来的消息,是权臣泉盖苏文与国王高建武已然停下了争斗达成和解,正在筹集兵马粮草准备反击。

  而比高句丽军队来的更快的,是肆虐的寒风与鹅毛大雪。

  李二的动作很快,渡过辽水后很快就进抵了辽东城下。

  即将发起攻城的时候却是天降大雪,不得不暂停行动。

  数以万计的帐篷将辽东城围拢的水泄不通,每个大型帐篷内都有一个带着密封烟囱的炉子,燃烧着蜂窝煤为帐篷内提供热量。

  华夏这儿很早之前就知道煤炭的好处,也是长期使用。

  只不过因为不知道直接使用煤炭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所以取暖的时候通常是用木炭,而煤炭主要用于炼铁等方面。

  然而煤炭之中的磷等杂质,又影响到了铁的质量,真可谓是成也煤炭,败也煤炭。

  带烟囱的煤炉与蜂窝煤的出现,解决了煤炭取暖的问题。

  当烟尘通过烟囱穿过帐篷上预留的口子排向天空的时候,帐篷内的唐军将士们,终于可以围着火炉美美的睡觉。

  这种认知与技术,对于现代人来说压根算不得什么。

  可对于因此被困扰千年的古人来说,那就是开天辟地一般的技术升级。

  其带来的影响力,是言语所难以形容的。

  最起码,现在的唐军可以在寒冬腊月里,在野外安营扎寨。

  除了煤炭之外,唐军取暖的标准装备还有羊毛呢绒做的毛毯,铺在橡胶放水垫上能够有效隔绝寒意。

  再穿上棉质内衣与羊毛衫毛裤,外面披上棉大衣,围着火炉有说有笑。

  睡觉的时候盖上棉被,哪怕夜间气温下降到零下多少多少度,也是依然能够扛过去。

  李二的帐篷是全军之中最大的,支撑搭建起来后,其面积广阔宛如一座小型宫殿。

  军中诸将聚集在此,正在商议战况。

  大帐内烧着好几台煤炉,温暖的热气宣泄而出,让整个大帐都温暖如春。

  足有数十上百的校尉以上军将聚集在此,互相凑在一起说话交谈,嗡嗡之声不绝于耳。

  作为最近几年才出头的新贵,薛仁贵在这儿没什么人脉可言,环顾四周后走向了角落里,坐在马扎上昏昏欲睡的李云泽。

  “王爷。”

  “嗯?”

  薛仁贵行礼后蹲下身子,不解的询问“末将有一事不解,还请王爷解惑。”

  眯着眼睛抱着膀子的李云泽,轻轻吐出个字来“说。”

  “这辽东城都已经被围住了,为何不打?”

  薛仁贵的确是对此很不理解“此地位置重要,而且城池面积够大,若是攻下之后入住城内,怎么也比在外面要强。”

  想了想,他跟着解释“王爷勿怪,大军后勤非常好,末将只是觉得打下这辽东城应该更好才是,又不是打不下来。”

  到了薛仁贵这种程度,自然也是有知道了解到唐军火药的秘密。

  有了火药,哪怕辽东城再坚固,也不过是多用一些份量罢了。

  可此时唐军主力宁愿在风雪之中露营,也不动手攻城,这让年轻的薛仁贵表示不能理解。

  眼皮都没抬的李云泽,随口问了句“你读兵法吗?”

  薛仁贵楞了下“自是读过。”

  “有没有读过什么叫做围点打援?”

  “围点打援?”

  “能攻下的重要城池不攻,要么是主帅脑子有问题,要么就是等着敌人援军的到来。”

  李云泽摆摆手“没事的时候别整天跟人去比箭,多读点兵法比什么都强。”

  说话之间,可能是脑子有问题的主帅李二,穿着一身金甲从后帐走了出来。

  众人见礼后,李二当即说出了一句洗脱自己脑残嫌疑的话语。

  “众卿,高句丽的援军就要到了!”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