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结局:千秋万代,帝国不灭_军阀治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及局部的水利设施修建成了帝国注重的目标。

  这一年帝国海军第一艘铁甲舰下水。

  帝国八年,帝国海军在大西洋与欧洲各国组成的联合海军发生激战,第一艘下水的‘始皇号’铁甲舰在这次海战中横冲直撞,将欧洲海上联军打得落花流水,帝国在这一年进入海军无敌时代。

  帝国也正是这一年,对印度莫卧儿王朝发动了第一次印度战争,经过长达八年的贸易,帝国对印度已经很熟悉。

  莫卧儿王朝为了抵挡帝国的经济入侵,开始对帝国的贸易设置关卡,这是第一次印度战争的导火索。

  这次战争中,西域军区从北部攻入莫卧儿王朝,海军在恒河投入了一个甲种步兵师,两面夹击之下,莫卧儿王朝沦为帝国的傀儡政斧。

  印度皇室财宝被帝国士兵抢掠一空,当月就运回了燕京,被帝国皇帝收入皇室宝库之中。

  帝国在印度并未进行什么种族清洗,帝国皇帝说,印度的民族是一个跳舞的民族,这个民族可以与汉族共处。

  这句话决定了印度的命运,印度只是沦为了帝国的殖民地,帝国还派遣了官员前去管理。

  不过印度美女和印度奴隶也是帝国所喜好的。

  帝国只是没有在印度横征暴敛罢了,但却意在将印度打造成一个良好的原材料产地和一个农业生产国。

  印度是一片十分富庶的土地,帝国控制了印度,等于拥有了一个巨大的原材料产地以及可以为帝国承担农业生产的国家,更是帝国的一个商品倾销地。

  帝国开始将那些利润不高,而劳动力使用较多的农业生产转移到了印度,帝国在印度即有剥削也有投入。

  印度成为帝国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人成为帝国长期剥削的对象。

  这种剥削可以是隐姓的,例如印度人生产一件商品,如果在帝国可以得到10块钱,但在印度只拿到了5块钱,甚至是1块钱。

  帝国丢掉了那些个人产值不高,而又比较重要的生产环节,将这些生产环节交给印度,印度生产了原材料后,帝国再加工这些原材料,然后把钱给赚回来。

  不过在帝国皇帝的要求下,这种剥削一直维持在印度人可以生存的前提下,而帝国又在印度投入资金提高生产力。

  印度人在与帝国差不多生产力的条件下,他们原本可以向帝国民众一样,迅速过上富足的生活,但他们因为帝国的抽血,所以只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自从打下了印度,帝国的财富就开始快速增长。

  而帝国对待印度与其他殖民地不同,帝国允许民众前往印度居住,并且不排斥帝国公民与印度人通婚。

  因为在帝国皇帝眼中,印度没有威胁,帝国可以在印度进行提高生产力的建设,并且帝国皇帝也未将印度人看成低等民族。

  最后帝国将印度人定为帝国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