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一章 飞鸣镝将坠(1976) 第二十一章(3)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讶。这是毛泽东与党的首脑人物之间发生的一次大的冲突。

  福特访华前不久,受人喜爱的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突然被公开指责为有害的书,毛泽东认为这个农民造反的故事旨在宣传“投降派”。他指出,《水浒传》中的农民英雄宋江,根本不能称为英雄。这一反他向来所持的观点。刚他在发这些批评性的唠叨时,张玉凤和讲师卢荻在场。张玉凤要卢荻记下毛泽东的话,以当作最高政策。北京开始传出小道消息,邓小平(也许还有他的某些军界朋友)将要“投降”莫斯科,就像宋江假装抵抗而最后“投降”皇帝一样。

  邓小平对这种牵强附会的做法报之以嘲笑,对有关评《水浒传》的问题,他轻蔑地说:“有些人听见风就是雨。

  第二段插曲确是不同寻常。21个月前,中国在西北部扣留了一架苏联直升机上的全体成员,并一直被北京称为“间谍”。然而,恰好在福特慢吞吞地回到家时,他们又突然被宣告无罪。中国政府说他们不是间谍,还给他们举行大型宴会,并令人难以置信地把他们送回莫斯科。

  由一再宣称这些闯人者为间谍,到宣告他们无罪,北京以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对待一场间谍指控案,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史无前例的。当毛泽东和福特的高级会谈失败时,中国政府是否会改变对苏联的观点呢

  似乎可以肯定,在福特的黯淡之行后,毛泽东并不赞成宣布苏联的机组成员无罪。这件事只有可能是邓小平,这位毛泽东当时的主管大员授权向莫斯科作出姿态。

  最终,尼克松之行并不像美国报纸讲的那样损害了美中关系,但也不像毛泽东希望的那样使中美关系得到较大促进(中国公众的心态除外)。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尼克松就北京和华盛顿的关系作展望时引用了毛泽东的词句。尼克松和毛泽东彼此的印象很深,他们似乎是在攀登个人的高峰,而未给外部世界带来什么变化。

  对尼克松来说,这次访问只是对1972年的那次作一了一个怀旧的注脚。对毛泽东来说,尼克松之行不仅在于怀旧,而且也是他用力掷向政治局战场的一颗手榴弹。

  《人民日报》第一次发表了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公开指责(“那个人从来不讲阶级斗争”)之后仅仅一周,毛泽东就听说了半英里以外的天安门广场发生平静而紧张的示威的消息。

  清明节是中国人缅怀去世亲友的节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台阶上出现了悼念周恩来的花圈和诗词,许多人都来观看这一壮观场面,这似乎无可非议。

  但气氛很紧张。有些诗远不止是纪念周恩来,它们猛烈抨击那些自周恩来去世后三个月以来猖撅异常的极左派。对毛泽东的前妻杨开慧的赞美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