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篇游记带来的灭顶之灾_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此这般,涉海临湾的八大关,便成了一片景色宜人清幽、名楼鳞次栉比“万国建筑群”。

  如今走在这片别墅区间,周边不是米国第七舰队司令、西哈努克住过的,就是巴金、曹禺、沈从文住过的……

  到了现在,终于也轮到江山了。

  ……

  余思归直到这会才反应过来:“这么说‘还我青岛、还我主权’的抗议,说的就是这座城市的事?”

  此时此刻,他们正在外出沿途觅食的路上。

  “可不就是这的事嘛,”

  王世襄学德语那会儿,还特意研究过:

  “你们知道德国佬从什么时候,就开始打青岛的主意了?”

  面对一圈明显放缓的脚步,王世襄背着双手走的老稳了:

  “19世纪中期,他们就派了一位地理学家上中国来做调查。

  这个名叫李希霍芬的老头,先后到咱们这来了7次,回去后就写了一本中国游记,一下子又成了一位旅行家了。

  但你们知道嘛,他在写这部游记的同时,还给德国政府递交了一份中国山东地理环境和矿产资源的调查报告。

  并强烈建议德国夺取胶州湾周边的铁路修筑权,以扞卫他们在华北地区的利益。”

  “还了得他了!”黄永钰立马蹿火。

  江山:“这不就一活脱脱的战犯么。”

  王扶林:“这帮法西斯,就见不得别人家有点好东西…”

  正是因为这篇地质报告,德国才会在那么大一片地界挑了个青岛。

  “鲁迅曾说过……”

  王世襄也好这口:“自李氏游历以来,胶州早非我有矣。”

  其实,当年的驻法、德、意、荷、奥,六国公使许景橙,在获知此事后便向清政府建议在胶州及时开埠建军港、屯扎水师。

  此事虽然的确引起了清政府的重视,当时还派了丁汝昌上青岛实地考察来着。

  但最后还是因经费不足,拖到了1892年才在青岛拉开了建市、建军港的序幕。

  怎料架势还没完全展开,便给德国人给端了。

  ……

  “大家都听说过航空母舰吧?”

  街边的一家国营面馆里,只坐着他们这几位。

  这一会,江山说出了来青岛的另一个目的。

  王扶林一听,点了点头:“就是那种能停很多架飞机的大军舰吧?”

  “能停飞机的船?”陈佩丝,惊了:“还好多架?”

  “对,差不多就是那样的,”江山点头。

  今年五月份,江山一行前脚刚从纽约回来。

  刘大将后脚便登上了米国的“突击者”号。

  那张令国人为之动容的照片,也就在那会诞生了。

  江山边吃边聊:“其实,早在很久之前,青岛港便来过航空母舰了。”

  “我听说青岛建了一座很大的军港,”王扶林道:“好像还建了不少年。”

  “您说的那座军港,今年刚落成,”江山道:

  “我说的那艘航空母舰,其实是一战时的日军为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