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8章 出资占股控制商馆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惹的小王爷不满。

  掌柜的怎么还不说话,等着自己开口吗?

  “小王爷,这是我写好的章程。”王仁突然起身走向前,把把手里的本子捧过去。

  突兀的动静,不光吓了高珍一跳,连门口的年轻文书都往前走了几步。

  回过神来的高珍,恨不得给自己两耳光。

  “呵呵。”朱高炽笑了一声,伸手接过王仁手里的册子,王仁不知所措的楞在原地。

  不知道是走回去坐下,还是继续站在原地。

  册子里写的很详细。

  有加入商会的八家蜂窝煤作坊,每个月的产量,工人人数,运作模式,大致的利润等等。

  以及往其余州府开设新的蜂窝煤作坊,其中点出小而多的生产方法。

  换句话说,就是分散建立作坊。

  在每个州府都开设蜂窝煤作坊,大的州府,根据地理位置,开设多多家,每个县城开设一家。

  全北平近两百州县,预计要开设到五百家蜂窝煤作坊,才能把商道完整的铺设开。

  北平两百六二十万人,以五口一户算,为五十余万户。

  根据后世的统计,南宋的城市人口,高达百分之二十二,在明朝为百分之十。

  五万余户的城市人口,是蜂窝煤的用户主力,除去城市中不适用的群体,加上下级市场的补充,年销售额预计达到六万到八万两银子。

  围绕这个新兴的蜂窝煤产业链,形成的作业人员的规模,会突破两千人。

  一百斤煤块市场价三分钱,商会从煤矿统购,可以降到两分钱,蜂窝煤一半用煤块,一半用黏土,黏土成本低。

  除去人工开支,运输成本,蜂窝煤的净利润将会达到四成。

  按照这个章程的计划,如果完成后,比当前蜂窝煤的市场总量,增加了三倍。

  朱高炽看完后,脸上露出笑容。

  “你忽略了部分的市场。”

  高珍和王仁露出疑问的眼神。

  “工人也是城市群体。”

  朱高炽笑道。

  中华重工有几千名工人,等于几千户家庭,加上蜂窝煤的工人,以及矿上的群体。

  这就是工业的魅力。

  创造消费群体。

  农村的消费力虽然不如城市,但是当物美价廉后,也会产生不少的消费力。

  农村一样会用火柴,煤油灯,化肥等等工业品。

  “我朝的北平,当下底子薄,如果城市人口如宋朝,达到百分之二十,那么蜂窝煤的市场年产值,至少能达到近二十万两,再加上广阔的农村市场,有望突破三十万两。”

  “这个目标并不是难事,咱估计五年内就能突破。”朱高炽自信的说道。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城市人口达到了了百分之六十二点八。

  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

  正好符合朱高炽举出的十人案例。

  社会十个人,留下三个人种地,七个人投入到其余行业。

  怎么缩短这个时间呢?

  社会分配。

  自己的身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