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7章 神奇的模式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7章神奇的模式

  在老大面前谈经济不算丢人,朱棣已经习惯了,既然老大说道这里,他开口询问起来。

  “如你所言,土地上限有限,粮食就那么多,而粮食是百姓们离不开的,少一分粮食就会饿死人。”

  “再多的银子买不到粮食,又有什么用呢。”

  朱高炽笑了笑,这就是对经济理论的了解的不同,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理论,和工业社会的经济理论。

  这种想法一直到后世仍然存在,例如集中力量把人口集中到土地上,以求扩大粮食产量,是较为朴素的想法,也是违背了工业理论的做法。

  包括部分经济学家也会犯的错误。

  用来指责落后的国家劳动力素质低下,生产方式错误,来解释这些国家落后和无法实现工业化。

  甚至提出应该先花钱办学校,完全把因果关系搞错了。

  同样犯了旧有经验认知的错误,和把人口集中到土地作业是同样兴致的思想。

  “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因为缺乏市场,所以认为要把人口集中到土地上,希望解决人力过剩的问题。”

  “所以哪怕有新的技术,因为没有巨大的市场,以及充足的购买力,和商业运输渠道,原来供应瓶颈等,商人们也不敢贸然投入。”

  “正如父王所言,粮食有上限,市场却没有发展起来,工业得不到发展。”

  朱高炽没有小看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在后世许多国家都无法解决,很多国家还停留在工业革命前的生产模式。

  看上去多了些工厂,和一些现代化的商品,水泥道路,楼房汽车,其实生产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模式。

  英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发展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乃至文艺复兴的意大利也要学习英国。

  西方诸国从学习技术失败,到学习生产模式逐渐成功,到了后世其他国家想要学习已经不这么容易。

  中国模式的成功,震惊了世界。

  而国家的经验,也让朱高炽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咱大明内外无敌,国家安宁,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而我燕王府的调度下,北平行省可以做到没有市场创造市场。”

  “更何况我大明本就有一定的底子,难度也就更低了。”朱高炽一脸的自信。

  那些没能成功创造出一个能支撑规模化生产方式的,政治上稳定的,统一大市场的国家,只能永久停留在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水平,和马尔萨斯均衡上。

  无论联合国、IMF、世界银行和其余国家如何援助,以及提供基金支持,如何搞“******和“阿拉伯之春”,这些国家也无法实现工业化。

  “工业提高人们的收入,让人们的收入增加,但是人们吃的粮食没有变化,肚子还是那个肚子,装不了更多的粮食,所以用来买粮的钱,仍然是同样的钱。”

  “那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