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3章 撕开海禁的一道口子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3章撕开海禁的一道口子

  人口增长,无论是自然生育率,还是移民来的人口,都是大政绩,和田亩增长同样的前列。

  投桃报李。

  北平二十六卫的基础上增加军事力量,布政司虽然没有支持,但也没有大力阻挠。

  双方共赢,各取所需,有种互相妥协的意味。

  北平贸易中心开市的当天,布政司的老滑头,右布政使申逵,也荣光满面的参加了。

  朱高炽陪着申逵逛了一圈,申逵意有所指的几句话,无非是他也想要。

  财大气粗的中华重工,一切都好谈,任何方面的事务,中华重工都可以做到有利可图。

  袁容回家了,估摸还要一两个月才能返回北平,朱高炽把张辅调离了军户经济合作社,一同调离的还有马林。

  新的人选,是军户经济合作社里的半个老人,同样是军户出身,来自于永平卫的副千户朱秀。

  朱秀的行事风格更加强硬,管理偏向军事作风,不但没有引起军户们的反对,反而融合的很快。

  从合作卫所的家猪,家禽,到从大宁诸卫订购的牛羊,乃至在开平诸卫合作的马匹,金州卫所合作的辽东山珍野物。

  三分之一进入了中华重工食堂,三分之一涌入了北平各地市场,三分之一流入了勋贵武将文臣之家,还有通过天津的码头,流入到山东的。

  同时。

  北平的服饰,烧酒,盐巴,茶叶,瓷器,陶瓷,拖车,银器,草药煤油灯等商品,通过开平与大宁流入草原,加入到了互市行列中。

  朝鲜使团从京城返回时,会在北平贸易中心采买,带回去大量的商品。

  对于朝鲜使团,大明很无奈。

  很早就规定了年限,多少年来一次,可朝鲜从来不守规矩,恨不得年年都来大明。

  从规定的数年一次,到每年一次,到每年数次,最高的一年中,出使记录超过了十次。

  明初中期的百年内,朝鲜出使大明的记录,平均每年高达七次。

  大明还不好拒绝。

  皇帝过生,朝鲜要派人来祝贺,太子过生,要派人来祝贺,逢年过节,更要来祝贺。

  如此恭敬的态度,如何拒绝别人的好意?

  这一次返回的朝鲜使团,更加的过分,明目张胆的在贸易中心买买买。

  各家商人笑得合不拢嘴,把朝鲜使团当做了财神爷。

  朝鲜使团的规模,人数一般在数十人左右,一年七次下来,就是小一千号人了。

  大官大买,小官小买。

  使团的老爷们知道自己做的不太好,可忍耐不住啊,北平贸易中心的商品繁多,价格也便宜。

  人家走几千路很辛苦的好吧,带点商品回家,卖出去挣点小钱,他们容易么。

  负责北平贸易中心的掌柜,忐忑的找到朱高炽,担忧的说道:“今年朝鲜人动静太大了,会不会引起官员弹劾?”

  掌柜不是瞎担心。

  往年朝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