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1章 利用先知投机取巧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交情,郭铭立马表态,唯燕王马首是瞻。

  双方一拍即合。

  而朱棣节制北平兵权,又奉旨出辽,加上金州以及郭铭的协助,在辽东的威望越来越“下沉”。

  现在还没到离开辽东的时候,比起大获全胜的秦王,还有才能虽不足,但努力做事追赶的晋王,朱棣要更加的耐得住性子。

  秦王已经回到了陕西,晋王也回到了山西,而留在北平的朱高炽,收到了父亲的来信,告知还要留在辽东。

  至于归期,因为乱未平,所以归期未定。

  朱高炽有些看不懂朱棣的心思。

  像秦王的心思就很好猜,他肯定是不服气的,天下人皆知,也有很多人认为秦王有这个实力。

  实力不光是包含了军权,还有名望和名器等等。

  秦王的身份,让他是靠近名器的第一人,哪怕已经定了皇太孙,可皇太孙年少,皇帝年老啊。

  主少国疑,千年来都是如此。

  反倒是朱棣,别看朱棣对兵权掌控了不少,可还真没多少人认为朱棣比秦王更具备威胁。

  朱棣对国家的威胁,还不如晋王呢。

  朱高炽数次被朱棣“敲打”,他原以为朱棣是没有那个心思的,是后来的局势逼出来的。

  可现在朱棣的一些举动,令朱高炽迟疑起来,自己好像猜错了。

  “有种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意味啊。”朱高炽放下手中的书信,突然这么想到。

  对人性也有了更深的认知。

  朱棣知道大势不可为,所以在某些方面的心思,不如秦王和晋王那么明显。

  但是作为才能卓越的雄主,朱棣在有些方面做的是真不错。

  例如军权和人心上。

  “看来任何事物的结果,都是有脉络可循的,不是突兀的发生,朱棣的成功是偶然,也是某种必然关系。”

  无论朱棣的心思真实意味如何,他现在的行为,对朱高炽的计划是有利的。

  人的心思最难猜,朱高炽无法得知朱棣的心思,也无法得知葛诚的心思,更无法得知朱元璋的心思。

  如果葛诚是锦衣卫的探子,那么自己在北平的工业发展,可以说从最初就展现在朱元璋的眼皮子下。

  要说朱元璋是反对的,那么朱元璋并没有打压,可要说他是支持的,他也没有给出优待。

  那自己的心思,会不会被朱元璋猜到呢,这位老人家的谋算,对人心的了然,朱高炽可不敢小觑。

  猜来猜去,没有半丝的头绪,朱高炽放弃了。

  自己的优势在对工业,对时代发展的脉络上,舍近求远才是愚笨的行为。

  朱高炽放弃了和这些人物较量心思,转头全力发展工业。

  “这种投入叫做资本的运作,而资本的运作,需要底层的支撑,否则就是空中楼阁,迟早会引来崩塌,造成经济危机,一种毁灭的行为。”

  朱高炽召开了内部会议,关于铁道建设商会事宜的准备工作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