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0章 铁道运兵的新时代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0章铁道运兵的新时代

  北镇。

  明初的时候,是辽东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随着明朝的发展,中期时逐渐被辽阳取代,到了明末时期,沈阳的规模开始赶超辽阳。

  所以后金反叛后,在征服辽东时,迁都沈阳当做都城,用沦为奴隶的汉人血肉,短短时日造成了金碧辉煌的后金宫殿。

  相比较下来,辽王宫至今未修好,因为朱元璋顾虑民力消耗太重,所以工期停了又停。

  现在朱棣出辽,以北镇为大后方,坐镇此地。

  朱棣的眼中,辽东和北平仿佛是两个世界。

  准确的形容,是工业发展之后的北平,在长子推动工业发展之前,辽东和十余年前的北平一样。

  那时候的北平和现在的辽东一样,人口稀少,民生凋零,水利荒芜,不过经过朝廷几十年的治理和移民,北平早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又经历几年的工业发展,庞然大物的中华重工体系的带动下,许多的变化,朱棣嘴上虽然不怎么提起,心里还是记着的。

  “西阳哈此人,为非作歹,实为可恶,如果不是父皇的旨意,孤早就派兵去围了他的老家。”

  案台后,朱棣气愤的说道。

  朱元璋的心胸很宽广,对任何民族,只要居于中国,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下旨天下昭告过。

  因此对于边疆的政策是以和平吸收为主。

  例如对奴儿干土地上的各族,朱元璋不主张在奴儿干地区动用大军。

  他对臣子说:“元都既下,有劝朕即取辽阳者,朕谓力不施于所缓,威不加于所畏,辽地虽远,不必用兵,天下平定,彼当自归。”

  朱元璋的政策并没有错。

  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王化,奴儿干各族主动选择归顺大明,断了隔壁朝鲜图谋奴儿干的野心。

  在明初的时候,朝鲜还是很有振奋精神的,力求开拓,的确有不少的成效。

  咸镜道和平安道,自古是中国土地。

  因为元末明初的历史遗留原因,明朝建立后,虽然没有派兵夺回,却也没有认可,属于争议地区。

  朝鲜实占两地,但是不被明朝官方认可。

  最后被清朝初期统治者认可,派官员划分了边疆,确定了归属权,因此在法理上,两地彻底属于了朝鲜。

  因此在当下的奴儿干,朝鲜是有实力对这片地区产生妄想。

  直到这些地区各族归顺了大明,举起了大明的旗帜,才让朝鲜打消了企图。

  在后世,却被一些人故意歪曲,否认朱元璋的政策,认定因为没有派大军征服过,所以不算明地。

  朱棣的身侧是辽王,下方左侧是郭铭,右侧是周兴,以及从三万卫赶来的庄德。

  “西阳哈不过是小贼罢了,末将领兵前往他的老家,断了他的后路,此贼自当乖服。”

  八年前,也就是洪武二十年,在奴儿干设立的三万卫,当下的将领庄德大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