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5章 朱高炽的不担心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5章朱高炽的不担心

  朱高炽的办公室,外面是文书房,不过现在的文书房规模,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随着中华重工体系,促进起来的生产力,增加了社会生产量,获得了更多的资源。

  庞大的资源,又支撑起中华重工设立更多的脱产部门,走向专业化和细致化。

  文书房中,人们忙碌着。

  文书房要升格了,获得更多的职权,并且也设立了许多新的部门,例如海洋司。

  一名文书,在大兴的铁道站,乘坐铁道马车前往去天津。

  大兴铁道站,无疑是北平最大的铁道站,没有之一。

  无论是矿产资源,还是商品,或者乘客,运载量都超过了所有地区的铁道站。

  新的建筑,三层的水泥楼房,里面有许多的工作人员,维持整个站台的工作。

  不算乘客乘坐量,光每天进出站台的货物运载量,以百万多万斤为单位。

  文书在人群中,显得普普通通,看不出有任何的不同,芸芸众生的一员而已。

  大兴铁道站的规模很大,光建筑后的马厩中,休养了三百多匹壮马,提供铁道马车更换马匹。

  马匹每日的工作中,会有合理的休息时间,但是长久使用后,仍然需要休养一段时间。

  整个铁道运输系统,占用了大量的马匹。

  马匹的来源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来源于民户,一部分来源于卫所,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大宁和开平铁道站。

  在车厢中,文书已经失去了观看窗外景色的兴趣,反而车厢乘客们的侃大山,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要我说啊,这铁道就该一步修到位,这些年翻修的过程,重复浪费了太多资源。”

  人们来自各行各业,当下乘坐铁道马车的人,总体上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

  在各种的话题上,他们有许多共鸣。

  “的确。”旁边的人附和点头。

  “香河到宝坻的一段铁道,一开始修得是筷子路,才使用了三年而已,我前两个月经过,那里又在修了。”

  筷子路,是人们对简易铁道的称呼,像两根筷子似的,所以叫做筷子路。

  文书忍不住插话了。

  “各位老哥,你们说的有道理。”

  等人们的视线看向他,他才又说道:“可是忽视了当时的现状啊,修建筷子路的成本低,速度快,而现在改修成“7”字路,是因为这几年的经济成果。”

  众人愣了愣,没想到还来了个反对的。

  文书趁着人们没反应过来,快速说道:“当年什么的没有,能修条筷子路出来,已经是下了大力,哪里能像现在修的铁路。”

  这年轻人说的有道理啊。

  不少人闻言后点头,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但也有人不认可,反驳道:“那就不应该急着修,可以等一等,当条件允许了再修,这样的成本才是最少的。”

  文书忍不住笑了笑,不过很快收敛,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