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9章 父子争论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9章父子争论

  “按察司向都司衙门提出要求,要了解中华重工民籍转军籍的名册,被都司衙门以军事秘密为由拒绝。”

  “按察司的王礼非常不满,向咱来告状来了。”

  北平王府。

  朱棣在廊坊中,父子两人谈心。

  “父王怎么回复的王礼?”朱高炽询问。

  朱棣摸了摸下巴,平静的说:“咱自然是安抚了他,此人不好得罪,并告知他,咱会与都司商议章程出来。”

  朱高炽懂了。

  拖字诀。

  “外面都传闻,说至少几万人转了军籍,其实只有万余人而已,告诉按察司也无妨,不过呢,此次让了步,下次就不好说了。”

  朱棣教导长子做事的道理。

  他会让步,但是需要让按察司先付出,如此才能让按察司得知王爷是明事理的,同时也不敢接二连三的逼迫王府。

  道理极好,可违背了朱高炽的意愿。

  北平几十卫所,按照名册,的确有十几万士兵。不过名册是名册,现实是现实。

  十几万士兵中,能有几万充当主力的士兵就很了不起了。

  真要是有十几万精兵在手,天下都可去的,这是农业社会的生产力决定的。

  而且哪怕在后世,大毛的百万军队,真正具备野战能力的部队,占比也不会太高。

  大明卫所模式,决定了七成士兵种地,三成士兵打仗,换句话说,能打仗的士兵占比在三成。

  相比较北平的人口,这个数据已经很了不起了。

  因为北平的地理环境和朝廷对北平定义的职能,让北平保持了这么多精兵和卫所。

  “如果按察司对此事探究的厉害,咱就让步,这样的话,下一回他们就不好再强硬了。”

  朱棣把自己的思路,告诉给了朱高炽。

  如果要给一个好听的名字,可以叫做政治的较量,或者说成妥协的艺术。

  朱高炽不具备朱棣这种能力,或者说朱棣的想法,违背了朱高炽的目的。

  虽然知道朱棣的做法,是当前最合适的,朱高炽仍然反对。

  和很多人的印象不同,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朱棣是靠着武力争夺天下的。

  这个观点其实也没错。

  朱棣的确通过许多的胜仗,打败了朝廷的军队,最后登上了皇位,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但是,武力的强大是有支撑的,不是凭空而来。

  朱棣的造反时,赢得了许多人的支持,换句话说,当时北平的人心,在朱棣这里。

  不少官员和将领,都选择投靠朱棣,而这个时候的朱棣,看上去没有什么胜算。

  所以如何应对这次的矛盾,朱棣结合时局,有了他的方法,朱高炽也相信朱棣能妥善解决。

  但是朱高炽需要一种更好的结果,虽然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是他觉得朱棣可以。

  人尽其才嘛。

  朱棣不光是会打仗的,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不是么。

  有能力的人,要多给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