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7章 你们要不要做人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97章你们要不要做人

  北平府。

  中华重工的宣传程度越来越强,同一片土地上,同样的声音出现的越来越多。

  高层的人们里,其中的一些聪明人看到了蕴含的变化。

  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朱高炽没有打算返回大宁,他在大宁的意义并不大,相反在北平坐镇更有利。

  调研司自从成立以来,作为新生的部门,很快就成为中华重工的核心职能部门。

  贺宽所在的部门,只是调研司下众多部门中的普通一个。

  职能之一。

  按照小王爷的话说,调查收集产业信息,为产业升级提供详细的数据。

  从大宁回来后的朱高炽,召集了许多高层管理者,进行一场内部研讨会。

  在这种局势下,很多人不理解朱高炽。

  大宁的战事气氛的激烈程度,可以说是朱高炽一手组织起来的,如今却放着军国大事不理,竟然浪费时间去谈起了经济?

  “虽然我提议的产业升级理论,并且让调研司统计各厂数据,实际上在我看来,这个产业升级并达不到标准。”

  “只是因为我们工业底子薄弱,所以小小的进步,就有很大的变化而已。”

  朱高炽是中华重工发展的理论先生。

  甚至可以说,参加会议人能以朱高炽的学生自居。

  不过中华重工不讲这套,没有形成这种风气,显得要更大气些,追求的是制度管理。

  制度有冷冰冰的,也有充满了温馨的。

  制度的好处不是制度本身来决定,而是制定制度的人来决定。

  数十位高层管理者,拿着笔记本,用着细毛笔,沾瓶装的墨水,仔细的记录笔记。

  他们有普通工人出身,有舍人出身,有童生出身,也有秀才出身,乃至商人出身。

  最早的一批管理者,许多人止步在半路上,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跟上了中华重工的发展。

  许多人是加入中华重工后,靠着自己的才能,后来居上担任了重要的岗位。

  例如蔡文、马林、严中正这些人。

  在朱高炽眼里,这些人不比后世的一代接替一代,三代人努力出来的企业管理者素质差。

  至少这些人是靠着才能走上的工作岗位。

  无论是他们的智商或者情商,都要超过那些人,缺的不过是对后世社会的熟悉。

  但这是大明。

  还未正式进入十五世纪的时代。

  他们对大明熟悉即可。

  那么这个缺点就不是缺点了。

  “产业升级的意义巨大,特别是新的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出现,例如刀具厂各类提高生产效率的新机器。”

  “原来需要一千名精湛手艺的工人完成的生产任务,现在只需要一百名合格工人就能完成。”

  “不但创造了更大的利润,也极大的增加了产量。”

  “那么这节省出来的九百人力怎么办呢?”

  “这九百人可以建设更多的工厂。”

  “他们可以去建设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