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4章 控制粮食命脉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造。

  但是分配资源模式不同啊。

  这是两者本质的区别。

  朱高炽等不了粮票银行自然成长,他需要出手,今年的扩军计划是关键。

  六万新军,十四万后备军。

  二十万新式军队的装备,一年时间装备起来,那是天文数字。

  “成立粮站,北平夏收秋收,将会由粮站直接收购,杜绝民间粮商。”朱高炽冷冷的说道。

  他的这句话,将会让一个行业遭受到灭亡。

  “统购统销。”

  “必须以粮票才能买到粮食,每年的粮食收购价,以及市面销售价,由粮票银行根据上一年度的社会经济水平制定。”

  人吃的粮食是有限的,而工业生产是无限的。

  粮食控制在国家手中。

  保障每个人都能吃得上饭,那么就可以无限化扩大生产,这就是最大的威力。

  工人领的是工资,而不是粮食。

  工资发的是粮票。

  无论工人领多少工资,他一家人吃的粮食是固定的。

  多少的工资,可以用来购买无限的商品,唯独粮食,人的胃只有这么大,放开了肚子吃也是有限的。

  百姓也是如此。

  他种地再多的粮食,他吃的也是有限的。

  种粮食的剩余,只能通过粮站获得粮票,用粮票向市场买商品,而商品则是无限的。

  最大的限制就是生产效率。

  机器生产。

  机器生产机器。

  信息化。

  智能化。

  ……

  每个时代的技术发展,都是为了最快的提升产生效率,增加工业生产无限的“上限”。

  这就是美国为何一直视中国为威胁的原因,社会模式太作弊了,他自身又学不来。

  需要知道美国建立了美元霸权,全世界都在用美元结算。

  他还建立众多组织,有许多的经济盟友,军事盟友。

  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属于垄断地位,可让他最担忧的,不是中国的军事实力,而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手段。

  这也是中国一定要坚守粮食红线的原因。

  不光是关乎百姓口粮,更是关乎工业发展的根基。

  各地建立粮站,成为了中华重工当下最重要的任务,而朱高炽把北平交付给了母亲。

  “儿子要去一趟大宁。”

  徐氏很久未在公共场合露面,自从朱棣去了应天府,徐氏一直很担心。

  “你父王在应天府可好?”

  “根据派去的人回禀,父王在应天府没有受到刁难,行动上也很自由。”

  “只是毕竟不在北平,父王掌权多年,一朝失去权利,心里恐怕还是很落寞的。”

  朱高炽平静的说道。

  徐氏幽叹。

  “我们这等人家,与寻常人家不同,可是没有想到会来的这么快。”

  徐氏有这个认知,朱高炽并不意外。

  高门大户出身有优势也有劣势,小门小户出身也有优势和劣势,事物的两面性就是如此。

  在如今的形势下,徐氏能稳得住,对朱高炽就是最大的支持。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