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9章 闪击战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9章闪击战

  大宁的房宽南下。

  几十名军官商讨可能的战事。

  朱高炽听着军官们的讨论,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朱高炽只盯着大方向。

  “再给大宁三个月的时间,九千职业军就能磨合好,最终形成以九千职业军为主力,一万五千后备军为辅,三万卫所兵随时待命的局面。”

  “北平目前三万职业军,六万后备军,整个北平军籍人员另有三十八万。”

  三十八万,包括军户和军籍工人。

  不到最后的时刻,是不会动用这股力量的,会对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造成影响,是最后应急的力量。

  “如果有人来攻打北平,预估兵力能超过五十万。”

  “我建议依托铁道线,前期保持守的战略,战场预定为山海关,大名府与河南交界处,河间府与山东交界处。”

  “借助铁道优势,形成大军合力,一举击溃敌方主力,此时开始转守为攻的战略。”

  朱能没有明说敌人是谁,但是在场的人都知道敌人会来自哪一方面。

  说起来很奇怪。

  朝廷至今没有动静,但是他们不得不防备。

  其实大明并不缺兵。

  庞大的军户,以及地方上的民兵组织,大明随时能拉起上百万兵,一点问题也没有。

  但重要的是军事物资和后勤补给。

  有再多的人,没有后勤补给,没有军事装备,那跟普通老百姓没有区别。

  无论古今都是如此。

  而只有工业化,才能让后勤补给和军事物资要比传统农业社会高效百倍千倍。

  这就是北平的威力。

  北平可以真正的拉起数十万大军,至少在北平行省,大宁,开平,陕西部分地区,山西部分地区。

  这数十万大军的威力就可以彻底发挥出来。

  但是随着离铁道线越远,那么这个效果就会越来越被磨平,甚至越深入内地,这个优势会逐渐变得跟原来一样。

  哪怕后方有再多的物资,可路上消耗十倍,人力增加十倍,那就是最大的瓶颈。

  这也是小势力敢对抗大帝国的原因。

  你大明有百万兵怎么样,你全部投入到我这里呀。

  真有这个能力,就不是农业国家了。

  每一次举国兵力,无论胜败,对于农业国家自身已经先伤筋动骨。而工业国家可以。

  铁道让国家的力量可以集中到一个地方。

  这个道理军官们懂。

  所以他们制定的计划就是出自这个原因。

  朱高炽也能理解。

  但是朱高炽想的是山西。

  晋王应该要死了吧。

  “陕西行都司的宋将军,我观此人是不愿意内战的,但如果皇爷爷下诏,此人必定全力以赴。”

  历史上。

  此人只派了他的儿子帮助朱允炆平叛。

  而他的儿子战死了,此人并没有率军离开陕西行都司,在朱家得出胜利者后。

  他很轻易的向害死他长子的朱棣投降了。

  但如果战事发生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