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1章 北平必败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01章北平必败

  “北平必败。”

  “不攻自破。”

  “几十万兵丁,三地作战,还要防备山东与河南,只靠北平一地如何支撑。”

  三个月来,应天府的气氛微妙了起来。

  不知道从何时起,突然间有了言论,说北平模式才是正确的,一地可以对抗全国,正是北平模式的先进性。

  黄子澄大怒,在皇太孙一系中,屡屡斥责这等言论,并且数着北平必败的原因。

  人心是一定不能散的。

  “黄常卿,听说北平发生了一件事。”御史景清喃喃道:“在五月初五日,也就是北平闪击太原的前一天,举办了一次大议,参加大议的不但有文武官员,还包含了百姓,商行,卫所,匠户。”

  黄子澄咬着牙,脸色扭曲的骂道:“这是奸人,大奸之人。”

  在清朝之前,明朝的社会风气是往对抗皇权的方向进行的,越是后期,对于皇权的思想越是严厉。

  包括江淮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诞生的诸多市民思想,先进思想等等。

  不光是思想上的进步,在社会层面上,皇权也是在大幅度退步,地方上并不会因为皇权而退步,例如万历时期,江淮地区市民和矿工的抗税大胜利。

  这正是后世学者们,对于英国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研究出的各种前置条件。

  江淮地区的作坊,资金,原料,雇主,雇工等等条件都非常的优异,比起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更要雄厚。

  并且有大量的市井小说问世,也证明了民间识字率的发达。

  明朝对于地方上社学的支持,甚至制定出八岁孩子不读书,惩罚其父亲的地方法律,如此的先进社会,不是同时期的西方社会可以比拟的。

  但是和英国不一样的是,当时的大明正处于小冰河时期的巅峰,并且因为先进的农业技术和长期的社会稳定,导致的人口大爆炸,而美洲的抗旱耐地的高产农作物却没有推广开来,内忧外患,朝廷百年积弊等,再加上激烈的朝堂内斗。

  一个掉入“人口陷阱”的社会就已经是无解的社会问题,何况还包含了诸多致命的问题。

  明朝的灭亡是必然的,但是亡天下却是偶然,并且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悲哀。

  总之。

  北平的大议,不光是获得了南方商人的支持,更有不少读书人群体开始讨论起来。

  景清就是这些人群体中的一个。

  这位铁面御史,当初对北平最痛恨的读书人,如今却有些迷茫了,越是了解北平,他越是不知所措。

  而黄子澄最无法接受。

  他的心中皇太孙才是真正的皇权继承人,而北平燕世子竟然靠着另辟蹊径的大议,获得了君权天授的名器。

  “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别看北平如今势不可挡,但不可持久,必然会颓废不可支。”

  偌大的应天府,集结了三十余万大军,有整个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