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6章 拒绝朱元璋的圣旨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06章拒绝朱元璋的圣旨

  “为社会带来的是破坏,还是为社会带来发展。”

  “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华文明属于社会发展的先进文明,每代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可以证明,而不是像其余落后文明,骑着马拉着弓,对于文明只有破坏而没有建树。”

  “毁坏文明很容易,但是建设文明却是任重而道远。”

  “北平的局部战争,并不是为了私人的野心,而是为了工业化发展的道路。”

  “争论不可怕,只要站在为了让大明繁荣富强的立场上,根子正了,那么道理是会越辩越明的。”

  “最后,我希望全大明的学子们,加入北平教育行业发展的道路中,为大明工业化发展道路培养出无数的人才。”

  “天下之事,人人有责。”

  朱高炽的讲话,发表在了各个报纸上,引发了社会的震动。

  天下之事。

  人人有责。

  无论是选择坚强奋斗,还是怯弱逆受,那么带来的结果,就不要抱怨别人。

  正如现代社会英国学者所言。

  十七八世纪,那些畏惧权贵,不敢抗争,最后失去自己专利的工匠们并不值得同情。

  北境各地学校的扩建计划已经获得一致同意,那么在建立学校的时候,必然要培养出合格的教书先生。

  否则教学楼有了,学生也有了,但是没有合格的老师,又有什么用呢。

  老师从哪里来?

  主要还得依靠府学和州学。

  招师通告在每所府学,州学都下发了。

  保定府府学。

  士子们激烈的争论。

  道儒两家的互相揭老底,让双方的颜面无存,最后双方有气无力的罢战,但是争论并没有消失

  “北平的模式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同。”

  “可是对粮商又何其不公!”

  “如何不公?官府给了补贴和政策。”

  “人家自己的生意,凭什么一道政令就拿走了。”

  “生意从何而来?是社会给予的。”

  “是社会给予了商人们的商业,而不是商人们创造了商业。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行业的兴和衰。”

  本地的学子们的争论,不少外地来的学子们也感兴趣的加入。

  最有趣的是。

  双方论辩最激烈的,竟然是外地的学子,更巧合的是赞成的姓杨,不赞成的也姓杨。

  而杨士奇看着那两位都姓杨的二十四五头的年轻读书人,心中忍不住感叹。

  那两人不但都姓杨,而且还同岁。

  一个来自湖广,一个来自福建。

  “为了天下大同,天下人都要齐心协力。”

  “损私肥公,不合公理也。”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各自瞪着眼睛。

  “你个福建子”

  “你个南蛮子。”

  两人同时上口卷起袖子,既然上了口,那么离上手也不远了。

  “生产资料属于全社会,而不是私人的。”

  “私人财富才是属于私人的。”

  杨士奇上前拦住了两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