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1章 朱元璋的妥协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1章朱元璋的妥协

  “你是谁?”

  “他是解缙。”

  有人认出了解缙。

  这位鼎鼎大名的江西解元,罢官归乡的名士。

  虽然不在江湖,但江湖仍然传说。

  “传统之道已经走到尽头,新大道在北平呀。”解缙感叹,毫不在意别人的怒视。

  “住口。”

  “乱道。”

  有人大声斥责。

  “多少人种地都不嫌多,你这个迂腐,如何见利而忘义,不懂重农之道。”

  解缙没有解释。

  道不同不相为谋。

  立场都不一样,岂是道理可以讲通的。

  正如朝鲜认为他们最伟大,你去讲道理,说他们并不伟大,这个道理岂能是说通的。

  正如有人认为国外一切都是美好的,你跟他说并不是,也有不少的缺点,并且一一指出,对方不但无法接受只会大怒。

  正如他可以讲自由,但是你没有反驳他的自由。

  古人很早就明白。

  道理只有属于一个立场下,双方才能讲通的,立场不同,没必要废话。

  一定要说服不同立场的人,只有靠拳头一途,打的他顺服,然后来跟他讲道理。

  正如美国的道理,不是靠讲出来的,而是连年的对外战争打出来的,打出来的实力,让许多人无法反对。

  解缙就是聪明人,看到应天府风气不对,急忙的溜走了。

  人家的地盘,又跟人家不同的立场,还当众反驳了出来,不走等着挨打不成。

  聪明人很多。

  姚广孝看了眼这位去北平的人,露出高深的笑容,默默的交了饭钱离开酒楼。

  在他身后,老远的跟着几名汉子。

  “你们跟了贫僧一路,辛苦了。”

  在人烟稀少处,姚广孝主动回头笑道。

  放在以往,他早就开始想办法开溜,可今非昔比,如今他有了金身。

  圣人有易储的心思。

  锦衣卫谁敢动他?

  “在下纪纲,初入锦衣卫,我们大挡想见你。”

  其中一名汉子客气的开口。

  姚广孝平静的跟着他们离开。

  他是带着燕世子的条件来的,不能走官道,只有锦衣卫一途,原来的敌手成为了助力。

  很快。

  朱高炽的条件,由李道信送到了朱元璋处。

  “好大的胃口。”

  朱元璋不可思议。

  朱棣内心暗喜。

  “回圣人,那和尚。”李道信瞅了眼朱棣,小声道:“那和尚来自北平,是燕王的亲信,因此我们与他留下了联络方式。”

  朱元璋不置可否。

  他在乎的不是这个,而是朱高炽的条件,也看出了对方的担忧。

  其实朱元璋又如何不知呢。

  调走郭英,更换禁军将领,都是为了帮朱棣铺路,但是皇太孙一系的文武官员绑定太深了。

  这个遗留自太子一系的势力,朱元璋知道有多根深蒂固,因为就是他当年为太子打造的。

  等着自己死后,大明波澜不惊的渡过皇权接替。

  “原本是想着杀一批人,给你一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