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5章 北平的百姓之怒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5章北平的百姓之怒

  四百万人。

  十五岁到六十岁,大概有两百六十八万,北平是迁移大省,男丁高达一百四十七万。

  青壮比率要高些,但是考虑各地在册情况,导出的平均占比来推算,成为北平模式分配资源的公式算法。

  调研司各项数据的报表,摆满了整个屋子,工作人员们各自忙碌自己的工作。

  “今年的粮食收购价格定为一钱六分六厘每石,这个价格太伤民了。”

  “政策制定如此,必须实施下去。”

  “铁道口吸收人口计划算出来没有?”

  “算出来了。”

  “验算通过了吗?”

  “还没有结果。”

  “去催一催,世子府等着报告呢。”

  一钱六分六厘每石粮食的收购价,整个北平没有粮商,并且各地夏收后正在取缔粮行。

  圣人有易储之心的士气,再如何高兴也会平息下去,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忙碌。

  “洪武二十六年的全国统计,户部、布政使司,民户人口六千余万;五军都督府、都司、行都司,军户人口一千三百万。”

  调研司的规模越来越大,成立的项目组也越来越多,开始研究起大明的人口。

  军民人口合计七千余万。

  这七千余万,原则性来说这次人口统计具有普查性质,但是女性小口是忽略的。

  乡里统计也只统计纳税主户,是不统计被代管人口的。

  也就是明初的户一开始都是集体户大户制,这户历朝历代户口与今日的户都不一样。

  再加上明代税收是定额税。

  洪武二十八年税收达三千二百万石,这个税收,朱元璋很满意,够朝廷和地方衙门开支了。

  于是朱元璋规定税收总额,永远都按照这个总额收。

  宣德时期又把全国税收定额减免到两千七百万石,实际宣德到天启之前差不多两百多年税,收也一直在两千六百万石多一点。

  也就是无论人口增加多少,耕地新开垦出来多少,总税额一直都是两千六百多万石。

  人多了,耕地多了,大家平摊下来就少交点,也是明朝户籍统计一直有问题的根本原因。

  “山西,陕西,加上各地行都司,以及辽东,大宁,山东,河南等地,合计军户户数一百万余户。”

  在洪武三十年入秋。

  北平的民间出现了抱怨。

  “凭什么不让卖粮食。”

  “私自采买粮食是违法的。”

  粮食的收购价在一钱六分六厘每石,而粮点的市场售卖价为五钱每石。

  粮商虽然取消了,但是不少百姓私自入城贩卖自家的粮食,受到地方差员的刁难。

  在北平化工业发展的第六个年头里,民间第一次出现了大规模的不满声音。

  进城私卖粮食的百姓,发生了数次的反抗。

  许多人无法理解。

  “好好的日子,好好的过下去不好么,天天出幺蛾子,还让不让我们过了。”

  一名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