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34章 给的饼太大了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很大的不同。

  “我听到了一些言论。”朱高炽直言说道。

  “有些人认为光富裕是不行的,需要具备民心,质疑北平的民心是否可用。”

  不少人悄悄看向杨镛。

  杨镛面色不变。

  他竟然敢当众这么说,也猜到会有人向燕世子告密,但是他并不惧怕。

  朱元璋要拆除孟子的地位,都有读书人敢不怕死的谏言,导致朱元璋放弃了这个想法。

  杨镛不怕死,也就没有什么好意外。

  这属于人格健全和人格扭曲的不同表现。

  人格健全的人,面对不公敢于奋起,并不惧怕报复和打压,有为自己的权益而抗争的大无畏精神。

  人格扭曲的人,面对欺凌只能内心暗骂,精神胜利法,实际的现实中却不敢有丝毫的反抗,任由欺凌者侮辱。

  朱高炽说他是造反上位,虽然获得了不少的便利,但也让许多的官员不认可,杨镛就是其中之一。

  “我是支持的。”朱高炽笑道。

  杨镛怔了怔。

  他已经做好了被燕世子问责的准备,没想到燕世子竟然会这么说。

  许多人好奇的等待朱高炽的下文。

  “从我创办中华重工开始,就提出了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精神文明的建设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发展工业的以人为本方针,不但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扩大内需的必要方略,许多事物是相辅相成的,甚至是缺一不可。”

  朱高炽自信的说道:“北平的民心可不可用,相信诸位已经见到了。北平的成就,更是肉眼可见的事实。”

  许多官员沉默。

  刘达突然说道:“北平的模式,外官认为理应推广,对百姓有大利。”

  朱高炽忍不住感叹。

  这就是明代官员的傲慢啊。

  哪怕是认可了北平模式,却不愿意改口,坚持自称为外官,以区分藩臣。

  刘达现在的态度表现的很明确。

  他支持的是北平模式,而不是效忠藩王,他仍然是大明的道官,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金忠等人就是藩臣,效忠的是藩王。

  朱高炽没有太过在意。

  他手里没有这么多合格的官员人才可以使用,让这些支持北平模式的官员在地方,也是变相的增加自己的实力,只要是枪杆子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既然都认为对百姓有利,那么为了北平模式在各地的顺利进行,我决定成立内阁。”

  朱高炽丢出了“炸弹”。

  所有人不可思议的看向燕世子,不少人眼神露出激动,想要知道是否是他们心中猜想的内阁。

  便观明朝,就是一部读书人与皇权的争斗史。

  与很多人把问题归咎于读书人不同,朱高炽同样认为读书人是有问题的,但也不能忽视时代的问题。

  在生产力没有突破的时候,遍观历史,小冰河时期无一例外都是大一统王朝的亡国时期。

  而竞争出来的读书人,总比世袭的皇帝治国能力要强。

  真要是给朱高炽选择,在皇帝和读书人之间,朱高炽选择读书人,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明前期的力挽狂澜,和明后期的改革中兴,都是文官出面主导出来的。

  反倒是老朱家把功臣都杀了。

  包括崇祯。

  用别人的时候就放出来,不用的时候就把别人关入大牢。

  内阁。

  朱高炽决定提前抛出来。

  “由长史府牵头,推选选拔优秀的官员,组建成王府内阁,全面负责北平模式在十一行省和一地区的推动事宜。”

  众官员哗然。

  杨镛也傻眼了。

  虽然心里一直鼓着劲说要拒绝,但是燕世子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哪个读书人能挡住如此诱惑。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