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9章 皇太孙的人格魅力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9章皇太孙的人格魅力

  京城。

  文华殿。

  朱高炽在读书。

  读的不是四书五经,而是奏疏。

  朱元璋批复的奏疏,朱标批复的奏疏,朱棣这两年批复的奏疏,最让朱高炽啧啧称奇的是朱标的奏疏。

  洪武十年。

  朱标二十二岁的时候,朱元璋就让朱标监国了。

  这是历朝历代都稀罕的事情。

  从来没有哪个皇帝,会这么培养和放权给太子,朱元璋可谓是独一份。

  朱标监国的时间长达整整十五年。

  相反。

  多数的将领和官员已经成为了大顺的文武官员,没有了效忠大明的正统。

  “皇太孙在用心读书。”

  不过朱高炽有些好奇。

  清朝康熙晚年。

  “父皇放心。”

  更处在过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他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

  朱高炽并没有失望。

  百姓们获利的份额不如大户们的获利份额,简而言之,向上的通道仍然被大户们把持。

  在蛋糕做大的过程中,利益偏向于谁。

  各种以人为本的制度取消。

  “不。”

  朱棣正在处理奏疏,还有几名六部的官员。

  大明本就是当今时代最强大的国家。

  那么大户们当然不会反对他。

  人有所长亦有所短。

  这段时日,朱元璋已经摸清楚了朱高炽的品性。

  那就是选择和清朝一样。

  文华殿重归安静,黄淮看书,朱高炽看奏疏,倒是互不打扰。

  就好像后世全体发钱。

  黄淮能支持他,就是好的开端。

  “真是个矛盾的人。”

  能有如此胸怀的皇太孙殿下,必定不是只懂一味强硬的人,对未来皇太孙带领的大明,黄淮有了更多的期盼。

  “你觉得我的改革是对的?”

  这也是李自成失败的原因之一。

  地主阶级并不会抗拒自己的利益增多,但是在总体利益增多的情况下,更多的百姓获得了更多的利益,那么他们就受损了。

  粮点取消。

  工人们活的凄惨。

  黄淮的态度,朱高炽惊讶起来。

  经过看这些奏疏,朱高炽对于朝廷的运作和构架,以及朝廷与地方的往来,有了更清楚的认知。

  朱元璋一脸的冷静。

  黄淮悄悄打量皇太孙。

  等六部的官员走后,朱元璋才出面。

  朱元璋摇了摇头,悄悄的离去。

  京城上下,对这位大名鼎鼎的皇太孙皆好奇不已。

  “你去告诉朱高炽,他想怎么做就去做。”

  父皇不是要考校老大一番么,这么快就结束了?发生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但愿如此。”

  代价太大了,他的实力和局势,乃至于时代的局限性也不足够,更没有相匹配的组织和人才,真正能做的就是拉拢更多的人。

  此人未来是朱棣的内阁首辅,按道理并不是排斥的人。

  仍然一脸的平静,仿佛不在意。

  朱高炽在大明发展工业化社会一点意义也没有。

  给了朱高炽一个失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