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05章 让大臣们不适应的朱元璋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05章让大臣们不适应的朱元璋

  朱元璋的疑问,让朱高炽陷入了沉思。

  为什么要发展精神文明。

  难道达成精神文明建设的手段之一,就是让社会充满各色各样的活动吗?

  朱高炽想到了米国。

  数以百万计的人放弃了选票,同时选票又被数百万的美元收买;选举被许多人鄙视,又被少数人收买。

  犹如英国的贪腐,充斥着整个社会,想尽了办法也无法杜绝,海外殖民地更是禁止不了,花钱买官成为规则。

  如何让不同身份,各个阶层的人们,形成共同的身份呢?

  朱高炽看过一篇国外学者的文章,认为非常有道理。

  教会大厅与拓荒车队、学校操场和公共马车、露营地和室外宴会、棒球场和热狗摊……

  正是这些丰富而又不断激增的公共空间,推动了人民的意识。

  所以并不是法律条文规定,就能有了精神文明的建设,而是需要全民参与的。

  如何全民参与呢?

  社会活动。

  因为这是人性决定的。

  社会活动越繁荣的社会,人们更加的自信和宽容,并且具备主动性和抗奋性。

  反之。

  社会越枯燥和麻木。

  所以不要小看了聚会、宴会、郊游、体育活动、赛事、学校操场、广场、花园、交友……

  这些场所和人们的交流方式,蕴含了人类的精神文明发展。

  同样的道理。

  正因为中国古代有发达的交流方式和活动与赛事。

  爬山、踏青、办社、聚会、学校、社火、祭祖、祠堂……全民参与的程度之深,才有了古代发达的文明。

  文明从来不是某个方面,而是相辅相成,交织紧密,包含方方面面的。

  更要明白。

  人类文明的发展,核心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不断的交流。

  人们聚集在一起。

  哪怕是一场普通的聊天,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行为,但蕴含了社会的本质。

  朱高炽没有如此回答朱元璋,因为他明白,朱元璋担心的本质,其实是铺张浪费。

  农业社会理念与工业社会理念的碰撞。

  五十年代的人与九十年代的人的思想火花。

  “人们有了工钱,不拿出来消费,商人们又如何卖出去商品呢,商人们卖不出去商品,他们就没有钱给人们发工钱。”

  “那么工人们不但无法消费,他们连工钱都没有了。”

  朱高炽简短的几句话,让朱元璋呆住了。

  他觉得不对。

  看见朱元璋的样子,朱高炽想起了自己的爷爷。

  小时候。

  爷爷很朴素。

  童年的夏天,就是在农村长大。

  所以朱高炽知道如何与老人打交道,抢先笑着说道:“以前人们集中在土地,靠着作坊与手工来制作商品。”

  “矿产资源贵,制作成本高,而农民们负担不起,因此提倡节俭,需要省吃俭用,把东西都存下来。”

  “但是如今把人力从土地上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