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24章 同室操戈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24章同室操戈

  礼部尚书吕震,带着从广西回来的礼部官员杨忠,向朱高炽禀报安南的情况。

  “臣去广西前,高阳郡王已经派了当地官员赴安南了解情况,这是安南陪臣与耆老的结状书。”

  杨忠手里的公文,由太监转呈,朱高炽看完后,有些少许的迷茫。

  结状书里写的经过与安南大臣和乡绅的走访,了解的情况是,安南的王族的确绝后了。

  “陈氏‘支庶沦灭,无可绍承’,由胡氏承袭。”

  “这个胡氏又是谁?还有胡氏自称是陈氏的外甥,被拥立为国王,请计我皇爷爷予以册封,凭的是什么?只靠着仁德之名就能被拥戴为国王?”

  朱高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问题。

  历史上安南的确发生了政变,为何当下派去的人查到的消息,却是安南王室绝后了呢。

  亲眼所见总不能是假的吧。

  所以朱高炽蒙了,所有的计划,针对的预想全部错了。

  安南并不是容易被征服的地方,因为农耕文明会形成自己的文明,相比较其他地区,更容易同仇敌忾。

  蒙古入侵日本失败,跟运气没有关系,完全因为航海技术不行,大概率是汉人工匠集体做了手脚。

  朱棣组织了七次下西洋,船队规模比蒙古入侵日本的规模要大,航线更要复杂和陌生,却没有一次出事。

  同样,蒙古入侵安南三次,安南实打实的击退了蒙古,虽然有地利的原因,但反抗的决心可见其有多坚决。

  到了朱棣收复安南,过程虽然有反复,但是却成功了,因为安南抵抗之心不强。

  后来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妥善吸收当地的华族精英阶层。

  大明的生产力高于安南,没有政策扶持下,当地的精英阶层竞争不过大明的精英。

  所以在朱高炽的计划中,对于安南是以政治为主,减少同室操戈的程度。

  安南作为华夏文明的最后避风港,历史上有太大的功劳。

  宋朝遗民,明朝遗民,都在安南得到了好的生存环境。

  只不过宋朝遗民时期,安南的统治阶级是华族,而明朝遗民时期,安南分裂为南北。

  原占城国的地区,统治阶级是华族,而原安南地区的统治阶级不再是华族。

  所以明朝遗民在南部地区得到了宽松的环境,可以当官也能经商,与以前国内没有区别。

  而大明遗民在北部地区却被要求改变风俗,有诸多的限制,生活环境并不宽松。

  这就是一脉相传的重要性和区别。

  当大陆百姓有事的时候,最无所求报答,大力伸出援手的永远是海外同族,其余的群体只会伸出魔手。

  那么当下。

  朱高炽必然会把安南的华族当做同族对待,而不是异民治理,简而言之,并不会如对待其他国家和地区那般强硬的治理。

  最让朱高炽为难的是,想要征服东南亚,必然需要掌握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