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7章 这么坏的官员不应该留下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样在《大诰》以诛族治罪种种。”

  许多地方传来的动静,是朱高炽没想到的,朱元璋的死亡,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动静。

  根据他了解的历史,朱元璋的死,仿佛一切都很平常,甚至对于朱元璋的评价,许多人定为残暴,认为朱元璋是有史以来最残暴的君主。

  可见到社会的现象,朱高炽忍不住反思起来。

  首先。

  明朝初期的法律,落实的比较完整,而不是像明中后期,除了多年来的积弊,也有经济的破产,导致各项制度已经形同虚设。

  所以无论是《大诰》,又或者《大明律》等,执行的是比较严格的。

  朱元璋的确经常见各地的粮长与乡老。

  其次。

  哪怕是清朝最让后世部分人称赞的顺治皇帝,也认为朱元璋是天下最贤明的君主。

  反倒是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在《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中,对明太祖的这个制度批评道:黜陡之柄编氓转得而操之,成何政体!

  意思就是朱元璋把统驭官员的权力,分给了老百姓,让老百姓有能影响官员赏罚的能力,这样太不成体统了。

  乾隆的执政理念和朱元璋是截然相反,乾隆皇帝借用儒家,老百姓就是孙子,官员是儿子,自己是爷爷,就算是儿子不好,也应该是自己这个爷爷去主动管教,作为孙子,怎么可以说父母的坏话,告父母的恶状呢?

  乾隆非常厌恶这样“不孝顺”的行为,几次在谕旨中强调祖子孙的治国理念,要老百姓要学会孝忍,不能僭越妄为,彻底扭转了明朝延续下来了几百年的社会风气。

  朱高炽从乾清宫回来,宫里忙着朱元璋的丧事。

  每个人都很忙,朱高炽也是如此,不过朱棣亲口说了,因为国事繁忙,让朱高炽以国事为重,经过朱棣的口气,朱高炽已经猜到了,朱棣决定亲自出征。

  不过皇爷爷刚死,至少要等朱元璋的丧事尘埃落定。

  因此。

  朱高炽抓紧了与阁内,六部官员们进行战争的商讨,每个官员的脸上很疲劳,又要遵守礼节,参与皇帝的丧事,还要劝进朱棣,乃至国家大事,每个人都忙的马不停蹄。

  民间上刚兴起的舆论,立刻因为朱元璋的死亡而戛然而止。

  许多的人在伤心。

  春风一夜吹遍大地,让大地换了颜色。

  “皇太孙殿下请过目。”

  兵部尚书金忠捧出一本奏疏,交给宦官转呈给朱高炽。

  金忠的才能一向不错。

  哪怕是史料也是如此认为,此人无权无势,白身一个,却能从小兵被朱棣提拔为长史府长史,已经说明了一切,在他的打理下,兵部井然有序,成效非凡。

  朱高炽翻阅起来。

  帖木儿远在万里之外,数十万大军的行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他又不像大明,在各地有成熟的管理体系,粮草等物资早已齐备,需要沿途劫掠获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