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6章 沉淀的大明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外,真不知道百年后,又会是何等的光景,李暹有些舍不得,倒不是怕死,而是想要见一见。

  自从太子殿下入京后,开始全国推动工业化发展,以社会资源分配入手,加强对民间的管控,从而创造市场需求,带动经济发展,施行大基建大铁道等一揽子刺激计划。

  洪武二十五年北平改革开始,到洪武三十六年,又七年过去。

  太子殿下是洪武二十九年,还是洪武三十年入京来着,李暹已经有些想不起来了。

  但是大明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

  结果大于一切。

  快速的经济发展,技术层面不断涌出的革新,日异月新的社会变化,李暹非常想要看一看,未来会是个什么样的光景。

  可以说走遍了整个亚洲的李暹,在见识的层次上,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的普通人。

  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大明这样的。

  朱高炽看着远处的大厦。

  根据京城的法令,皇城周边不能修建高楼大厦,所以新城区都在郊区,皇城周边保持了原貌。

  后世双喜年的时候。

  学校安排去沿海城市实习,括弧:进厂打螺丝。

  不过朱高炽的姑父是厂长。

  从十年前因为贫穷的让姑母绝望的喝农药被乡镇医院抢救回来,只用了十年的时间,姑父一家过上了以往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每个月只有一天的假期,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两口子一个月大几千的收入的美好生活。

  哪怕是现在。

  朱高炽还记得。

  那天假期,姑父带他去餐馆改善在食堂快要吃吐了的伙食,然后姑父在一幢幢厂房中感慨的说道,“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还有飞机掉了下来。”

  姑父说他看见过。

  当时的朱高炽并没有感触。

  一直到多年后,意外的看到了几张老照片,的确是一片荒地,与印象中的整齐道路,水泥建筑大楼截然不同的荒凉地区。

  那时候的大姑父,印象中最深的一年,买了一小块肉用来全家过年,已然变成了小工头,会带着一家老小去唱歌,在酒店里过年。

  这些变化在朱高炽的眼里,只不过十年而已。

  在朱高炽的那十年之前。

  听说人们更加的困苦,各家厂门口外排队求着进厂,哪怕不发工资,给口饭吃就行。

  乃至于后来,朱高炽每当回想起年轻的时候,仿佛两个世界一般,实在是让人惊叹和诧异。

  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与经济发达的地区同一平台竞争。

  那么经济发达的地区会碾压经济落后的地区。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后世所谓的发达国家,严格意义上只有十八个,而广义上的四十三个,朱高炽并不认为算得上发达国家,只不过是老牌国家们的宣传而已。

  如果只以人均来算,那么沙特也应该是发达国家,可沙特并不是发达国家。

  人均是个很大的区域。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