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64章 朱瞻基的稚嫩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父亲的出巡路线不同,如果朱高炽是先北再南,那么朱瞻基是先南后北,在南方沿海地区,竟然看到了规模不下于京城的造船厂。

  军工行业的利润无法令人无视,特别是大明当下的军工体系,吸纳了不少民间商行,许多商行的目光盯上了这块肥肉。

  几名军工联合办的老朋友,火药商人吴文华,燧石商人龚泽等竟然在广东,他们特意来此等候太孙。

  朱瞻基接见了他们。

  这些商人提出新的制造思路,“大明当下最新式的铁甲战舰,国内建造一艘的成本需要十万元,如果改成别的方式,我们有信心把成本压缩到五万以内,甚至三万元以内。”

  铁甲战舰还没有在海军普及,而且也不是全部用钢铁建造,只不过在甲板上铺设了一层厚厚的铁板,以及外部包裹了一层钢铁,主要的材料包括龙骨仍然采用的上好木材。

  朱瞻基听到商人们可以把成本压缩到这么低,立马来了兴趣,他可是知道未来海军建设的方向,铁甲战舰将会成为主流。

  等大明海军使用铁甲战舰之后,传统的战船对新式战舰最大的威胁——火攻,将会彻底失去作用,到时候大明海军无敌手,几艘铁甲战舰就可以消灭成群的战船,这对于大明在海外的控制成本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可以军工联合办监督,把制造的权利下放给我们商行,我们只需要按照军工联合办提供的资本,按期交付约定好的军备即可。”

  “如果朝廷允许的话,包括新式战舰,以五万元之约定,我们如期交付,军工联合办只需要检查战舰是否合格,如此可以尽快普及我大明海军的铁甲战舰,包括其余的军备也是如此。”

  听到商人们的介绍,朱瞻基有些心动,不过如此重要的事情,朱瞻基还是明白,以他的身份不可以轻易表态,所以没有当场回答商人们。

  但是商人们通过太孙的表现,看到了希望,于是加大了说服力度,为了成功,他们甚至提出只需要四万元,哪怕失败了,损失也由他们承担,不伤害朝廷的利益。

  朱瞻基忍不住问起了随行人员里的工部郎中顾道初。

  顾道初头头是道的回答。

  “大明的国力虽然发展的很快,可是高昂的军事支出也是笔巨大的开支,朝廷财政稳步发展的时期,不会有任何的问题,可是万一哪天财政出现问题,那么大明的军事支出将会无力承担,成为国家的巨大危害。”

  顾道初以太祖皇帝的军事思路说道:“我大明立国之初,太祖皇帝就看到了军费高昂对国家的危害,所以推行了卫所制度,施行军户自给自足政策,虽然有很多弊端,可最大的好处是稳定,哪怕国家经济破产,也不会让军队无以为继。”

  “军工联合办是太子殿下创办的,初衷是整合资源,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