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71章 大明罗娑斯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整个大明,包含西部七省,南洋各司,奴儿干等地区,铁道工程部的正式职工,不包括阉工和战俘,以及海外的廉价劳动力,合计有两百万人。

  两百万的青壮,放在三十年前无人敢想,更不提每名工人的年收入平均为二十二元,换算下来,光每年的工钱高达四千数百万元,还不提铁轨维护的费用。

  人除了吃粮食,也离不开盐。

  传统的农业社会因为地方官府的效率原因,并无法支持复杂的管理体系,所以通过盐来收税,而盐商无疑是最富裕的群体。

  大明进入工业社会,粮食和民生物资的保障,成为了工业发展的前提,那么盐价必须压下去,有了工商税的补充,大明已经不需要把盐税看成头等大事,当然了,盐税仍然是朝廷的一项重要税赋。

  京杭大运河跨过钱塘江,浙东大运河,虽然不属于京杭运河水系,不过它是京杭运河的延伸,为浙江地区的经济流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浙东运河西起钱塘江古渡口西兴镇,流经萧山、绍兴、上虞、余姚、宁波,在镇海城南注入东海,全长近六百里,是浙江东部的一条交通大动脉。

  如今运河、驿道、铁路并驾齐驱,当中运河仍属老大,已经有一千几百年的历史,而时间最短的铁道,却有后来居上的态势。

  运河里的运输精盐的商船,源源不断的从扬州府泰州运出。

  以前的粮食宝贵,物资分配不均,产出有限,任何非农劳动力很不易大规模维持,所以虽然很早的时期,泰州已经是海盐的生产基地,但盐巴产量仍然不高。

  历史上,泰州临江滨海,盛产海盐。

  西汉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为此专门开凿了一条运盐河,将海盐从古海陵的海滨盐场运出;唐代,泰州已是全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

  到宋代,泰州产盐销盐量居全国之首,明代的两淮都转盐运司直接设在泰州。清初,泰州依然是黄海沿线盐商贩运营销的主要集散地。

  所以如今的永乐朝,泰州盐供应天下。

  一个又一个的大明工局下属的盐厂,不光为大明提供精盐,也提供了许多的工作岗位,有双职工的家庭,也有单职工的家庭。

  新城区里修建了崭新漂亮的楼房,阳台上的屋檐用的黄色琉璃瓦,加上白色外墙和黑色屋顶,三色的小楼房在槐树的点缀下,犹如图画一般的耀眼。

  孩子们放学的时候,乘坐公车回到家里,新城区很快热闹了起来,孩子们在广场和公园里游玩,老人帮忙在家做家务和看顾孩子。

  许多刚会走路的孩童,三五成群的在广场里咿呀学语。

  人口密集的地方就会有摊贩,大江南北的小吃散发出诱人的味道,让孩子们馋的口水直流,什么孙悟空猪八戒的糖人、发糕、豆腐花、糖果、葡萄干等等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