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9章 工农结合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燕王今日提出了这个问题。

  既然提出问题,肯定就会要解决问题。

  为了引起其余人的重视,他连忙补充道:“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年打仗,士兵们一年不如一年有精神气。”

  “想当年我跟着圣上打天下,一声令下,麾下的儿郎勇猛如虎,势不可挡,南北没有一合之敌,多少次以寡敌众获得大胜。”

  “如今却一年不如一年。”

  “比如去年北征,如果不是燕王的计策,恐怕我们也得跟西路一样无功而返。”

  “更有的将领,非要成倍的兵力才敢出战,不是他们怯战,而是知道士兵的战力不如以往。”

  “战力为什么下滑,用不着我解释吧。”

  大厅陷入了沉静。

  燕王是军中后起之秀,他成长的快,几位老将没人小觑他,所以四人都是知兵的人。

  卫所制度不是万全之法。

  从卫所建立之初,就有稀少的士兵逃亡,洪武三年,逃亡士卒高达四万七千九百余。

  这时候还可以用畏战来解释。

  但是到了今年的洪武二十五年,谁也不清楚有多少逃亡。

  畏战也不再是士兵逃亡的主因。

  而是军户人均土地越来越少,士兵越来越穷。

  以前是怕死逃亡,现在逃亡则是为了求生。

  卫所制度不光是军事制度,准确的说是半民半兵,每家军户要提供正丁,余丁等等。

  “国泰民安,人口繁衍过快,去年我朝军户才一百二十万户,清点之后,变成了两百万户。

  每户哪怕只提供一正丁,也等于保持了两百万士卒在卫,一年要两千四百万石的口粮,朝廷是给不起的。

  而以前周边闲地多,有地可以开垦,今日周边何处还有荒地可供卫所开垦。

  军户的年轻人们,不但无法吃饱,也娶不起媳妇,换成谁谁不逃?”

  唐云说完后,又冷笑两声。

  满脸的嘲讽,骂道,“圣人还是对官员太仁慈了,军户人口增长这么快,民户却没怎么动,还是六千万,可见官员对公事的懈怠。”

  “呵呵。”

  众人冷笑两声。

  明初的勋贵武将,不是是苦哈哈出声,没几个对官员有好感的,自然认同唐云的话。

  众人你一言我一言,把军户的困境说了通透,可说归说,却没有一个人有办法解决。

  最后都看向朱棣,听燕王有什么法子。

  朱棣咳嗽两声,这件事他犹豫了良久,因为长子一万两银子的刺激,才下了决定。

  “我朝卫所可谓是耕战之法的极处,但是天下已然无可耕种之地,四方皆苦寒。”

  “咱家老大在北平搞了几家工厂,诸位应该有所听闻,所获颇丰,利润不小。”

  “工人缺人手,老大说可以试一试工战之法。”

  “工战之法?”

  众人面面相觑,从来没有听过。

  “结合卫所,工厂招募大量闲置卫所人口,即可获得工钱,而工厂又能保持操练。”

  朱棣话音刚落,唐云就拍手笑道,“这法子好,只不过大公子的工厂,能招募许多人吗?”

  前番可只招募了二十余人。

  这个规模别说北平诸卫,只燕山三卫的任何一卫,那也是杯水车薪,不值一提。

  朱棣也忧虑,可老大信誓旦旦的要一口气招募两千余人,还保证会继续招募更多。

  对工厂的事,朱棣也不懂。

  只是老大才数月就有了的成果,让朱棣不得不信服。

  “两千人?”

  比起前番的二十余人,一下子翻了百倍,众人都深吸一口气,露出兴奋的神色。

  两千人,可以缓解燕山三卫的问题,如果能更多就好了。

  “可两千人放出去,会不会影响操练,导致以后要用兵的时候,却无法使用?”

  张玉又起了新的疑虑。

  他就是这个性格。

  什么事都想在前头,不喜欢有意外的麻烦。

  “你的担忧,咱也想到过。”朱棣笑道:“不过你大可放心,不但不会影响操练,还会比以往更加严格。”

  既然如此,众人都出言支持。

  工程队不是缺人手么。

  军户提供。

  并且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以百户为单位的提供。

  组成二十个百人队。

  五个百人队分到工程队,十五个百人队分到铁道工程队。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