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1章 世界文化遗产_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界上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无水坝引水水利工程,为人类改造自然书写了新篇章,你获得了大量气运。】

  王旭看着手中关于蜀中的奏报,巴蜀之地的粮食产量已经超过南阳平原,仅次于淮河平原。要知道淮河平原可是经过淮国数百年发展才达到这种水平,而巴蜀之地才开发了多久。充足的粮食,水患得到治理,巴蜀之地接下来人口接回迎来爆发性增长。

  都江堰的修建时间跨度很长,每年淮国都需要投入大量粮草。不过虽然没有修建完成,但是李冰父子先修建的分水渠已经可以分水灌溉,让成都平原上很多土地得到了灌溉。

  这条都江堰建成之后,对他们好处更大,这些地方豪族哪一个家中不是几千亩地,虽然表面上看已经分家了,单其中操作懂得动懂。

  金陵,乾元殿。

  整个都江堰工程非常浩大,淮国抽调的劳役是有时间限制的,在到了时间后就会离开,然后再征调其他人劳役。甚至在农忙时期,都江堰还需要停工。整个工地上常年都会维持在十万人以上。

  都江堰灌溉系统建造完成的第一年,巴蜀大雨,岷江、沱江水势暴涨,汹涌澎湃的江水在都江堰被成功分流,滔滔江水被鱼嘴分离,然后通过内外江把江水成功分流到灌溉渠,原本狂暴的江水在这里被驯服。

  这么多土地得到灌溉,每年增长的粮食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投入些许粮食,获得稳固的水源让粮食增产,这些人分得很清。

  在淮国的大力支持下,都江堰的工程花费了十三年,终于完成了。而都江堰的完成也让巴蜀之地的水患降到了最低,原本汹涌的岷江之水,成功被人类驯服,曾经‘人或为鱼鳖’的情况渐渐消失,书写了人类驯服自然的新篇章。

  在完成了都江堰之后,巴蜀之地的洪水降低了百分之七十,旱灾的发生几率同样降低了百分之五十。而且因为有都江堰灌溉渠,即便是旱灾,成都区域也不会受到影响。

  同时,乐毅和李冰在巴蜀之地连续十余年的推行改革和水利修建工程,也彻底将巴蜀之地中从上到下梳理了一遍。乐毅在平巴蜀五年之后,升迁为淮国国相,同时或封安国君,食邑千户,其妻子被封安国夫人。

  看到水渠真的成功后,蜀中之地的百姓更是信心高涨,对于都江堰的修建更加支持。成都之中很多大户、地方豪族看到好处后,更是纷纷捐粮捐物。

  都江堰工程动用了数十万人,历时十三年完成,最高峰时期,整个工地上有超过二十万人劳动,耗费粮草数百万石。但是收获也是令人满意的,这一项水利工程,让成都平原百万亩粮田得以灌溉。史载:‘百姓安居,人物殷阜,百业兴旺,岁入大丰,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巴蜀之地已经有资格成为淮国的另一个粮食、人口基地了。

  都江堰是当今世界上年代最久远,也是两千年来一直沿用至今的无坝引水水利灌溉工程,它巧妙的运用了周围山川地势,因势利导,让这套水利设施具备了分水、灌溉、防洪、排沙等系统功效,最让人惊叹就是它没有截断水源,破坏自然坏境,实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我们后人值得学习的。

  都江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被收录到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灌溉遗产之中。——《八年级历史上册·古代中国史》

  很难想象,都江堰这样宏大的工程居然是古代中国人两千多年前的作品,而同时期的欧洲文明还处城邦时期,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古代巴比伦、古埃及还在为了国王、法老的宫殿、陵墓大兴土木的同时,古中国竟然花费海量人力物理为平民提供便利,或许这就是所有古文明中,只有中国能延续下来的原因之一吧。——《全球通史·古代中国史》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