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2章 大乾慈父 盐制改革_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蜀案子还没结案,朝廷每次学宫考核通过的不过百人。

  一下子少了这么多人,就算朝廷有储备官员,一时间也难以补全。

  王澈看到这种情况,只得诏令各地学宫,提前开考,让各地学宫将优秀士子送到洛阳学宫,提前进行一次考核。

  各地州郡学宫得到诏令之后,一个个欣喜若狂,连忙将学宫中的士子召集起来,然后进行考核,甚至各地很多私人书院也前往各地州郡学宫考核,然后在通过考核之后一起前往洛阳学宫。

  王澈本就已经开了一次恩科,学宫士子被抽掉大半,这一次只能抽调州郡士子了。只是王澈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大量抽调各地士子为官的行为也会让各地官员世家、豪强快速强大。

  不过,即便是王澈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也没有办法去改变什么。

  朝廷即便是已经有了很多帮助普通百姓读书的办法,但是直到现在,真正出身于底层的士子也是凤毛麟角。毕竟普通百姓有钱读书的人太少了。

  而且那些地方豪强、官员世家、勋贵们都能够做到心无旁骛的读书,可以请得起老师进行教导,家中有足够的藏书,甚至就连考核都有前辈来指点,而那些普通百姓有什么?他们又能拿什么去比?

  真实历史上,唐朝科举制度推广开来,但是真正能够出头的有几个是平民?一直等到几百年之后,印刷术、造纸术的大量普及,书籍的价格大幅度下降之后。

  普通百姓才能够在科举上走的更远,也让越来越多的平民走上政治的舞台。

  只不过可惜的是,伴随着时间推移,即便是科举一途,也会出现大量科举世家。这一点明朝中后期的江西就是典型的例子。

  虽然朝廷出现官员不足,但是王澈并没有停下对盐场的审查与改革。齐地盐场、河西盐池在这种情况下也在推进。

  当然齐地长芦盐场和河西盐池的虽然也有问题,但是这些人在看到朝廷酷烈的解决解州盐池和巴中井盐的问题后,顿时就怂了。

  不反抗,自己身死,家中其他人还有活命机会,虽然会被流放,但是有往日的亲朋故旧帮衬,也能安定下来,可若是反抗,那就是全家死绝了。

  除非是那些自私自利,不在乎家人,不在乎家族的人,否则不会再去作死。而且朝廷的酷烈也让那些人的三族感到害怕,这些人生怕自家里出一个头铁的,非要和朝廷对着干,然后惹急了朝廷后,被朝廷直接株连三族。

  到时候他们可就太冤枉了,所以就算是那些人还想要做些什么,也会被自己的三族给拦下来。

  于是王澈发现,齐地长芦盐场和河西青盐盐池虽然也出了案子,但是再没有像解州和巴中这么严重了。

  而朝廷也没有再大开杀戒,依旧按照《大乾律》进行审判,斩杀主犯,剩下的则是进行流放。同时在清理了各地大盐池之后,其他的小盐场就更好解决了。

  各地盐场在被清理一遍之后,朝廷也开始推行盐引制度。另一边,朝廷对巴中盐井的事情开始算账。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