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章 法琳_贞观长安小坊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章法琳

  李世民得意洋洋地祭完太社、太庙,果然非议声已平息。

  所有有功人员赏了一圈,李世民摸着下巴想,是不是遗忘了什么?

  不过,既然遗忘了,想必不太重要吧?

  敦化坊内,持着枣木短棍在地上蹲着画圈圈的范铮,满面幽怨。

  我,我啊!

  不说给官爵,好歹赏个万金吧?

  不要觉得范铮贪心,他要的并不多。

  这个万金,不是后世概念的万金,是一万枚开元通宝,十贯钱,六十四斤而已。

  当然,贞观时期闹钱荒,开元通宝很坚挺的,即便不维持贞观四年斗米四钱的现状,斗米也常年在二十文上下,一斗米十二斤半,后世一个成年人的官方标配粮是月三十三斤!

  也就是说,三斗就够范铮一人吃上一个月饱饭的。

  五百斗米,够范铮一家吃四年半的。

  算一算,范铮感觉心痛得无法呼吸。

  好在,现在凭着售牙香的收入,还有从九品下将仕郎的俸禄,范铮的日子还算滋润。

  一年十五贯六百文的俸禄,倒算步入小康了。

  可惜,职事官才有五十四石半的俸料、二百亩的职田、五贯钱的色役纳课(出钱买不服役),眼馋……

  好吧,吃亏是福,为了福范铮甚至去大兴善寺烧了炷高香,给佛祖随了一贯钱的礼,随即享受到新知客僧的“胃挨劈”待遇,几乎是知无不言。

  寺主波颇与都维那玄谟,据称是在参“闭口禅”,终日不见外人。

  在禅功未成之前,大兴善寺不参与任何外界事务,只接受正常的香火,以及约束比丘功课。

  有不守规矩的比丘,无论身份如何,一律逐出大兴善寺。

  范铮才想起来,还是人家和尚会玩,什么译经之类的借口,都没闭口禅来得高大上。

  听人劝,吃饱饭,范铮悬起的心落了下去。

  只要大兴善寺不出幺蛾子,波颇禅师就不会离去,敦化坊的牙香才能持续发展。

  ……

  十月,李世民亲书《令道士在僧前诏》。

  “老君垂范,义在清虚;释迦贻则,理存因果。求其教也,汲引之迹殊途;穷其宗也,宏益之风齐致。然大道之兴,肇于邃古,源出无名之始,事高有形之外。迈两仪而运行,包万物而亭育,故能经邦致治,反朴还淳。至如佛教之兴,基于西域,逮于后汉,方被中华。神变之理多方,报应之缘匪一……况朕之本系,出于柱史。今鼎祚克昌,既凭上德之庆;天下大定,亦赖无为之功。宜有改张,阐兹元化。自今以後,斋供行立,至于称谓,其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庶敦本之俗,畅于九有;尊祖之风,贻诸万叶。告报天下,主者施行。”

  贞观年的佛道之争,李世民一直冷眼旁观,碍于大事一桩接一桩,没有直接出手。

  现在,腾出手的李世民“啪”地甩了佛门一巴掌。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