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82章 雪花盐_贞观长安小坊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首次试制,范铮、陈祖昌随贲扬及陈徐隽入盐坊,陈祖昌一道一道地口述工序,匠户们依序忙碌。

  贲狐与汤仪典心头有数,托辞要梳理政务,在六曹公房或真或假地忙了起来。

  当然,贲狐岁数大了,一个字要看半天,也很合理吧?

  要体恤老人家。

  石炭在铜炉上燃起,大盐与相应比例的草木灰掺杂入炉,烧至熔融。

  大约八百摄氏度的高温,铜炉还是能承受的。

  熔化的盐倒入泥模中,第一道工序即告完成,可移交二番了。

  按陈徐隽的规定,各番的匠户,终生不得看、不得听、不得问其余诸番的事。

  二番的匠户待泥模冷却,敲去渣皮,然后牵着几头小叫驴,拉着石磨将盐磨细,“啊呃”之声不时响起。

  泥模么,哪个鸟不拉屎的坑里一扔完事。

  三番的匠户,把沉淀过的山泉水烧沸,将磨细的盐掺入,搅拌均匀、过滤,滤液加生石灰再搅拌、再过滤,然后加草木灰又搅拌、又过滤。

  如是者三,纯粹的滤液杂质少了许多,滤液虽不为纯粹的咸,苦、涩的味道却轻了许多。

  四番的铜炉煮滤液,上方遍悬麻绳入炉,熬至析晶,大功告成。

  麻绳上的盐细且咸,纯粹的咸,齁咸,范铮称之雪花盐;

  锅底的盐,可称为精盐,与市面上的精盐差别不大。

  残余的盐水煮干,只得为腌制盐。

  贲扬得意洋洋地带着陈徐隽拐入二堂,向范铮报喜:“禀使君,盐坊上下尽力,共析得雪花盐约二十石,精盐约八十石,腌制盐约二十石。”

  范铮示意坐下,贺钩雄烹制茶汤奉上。

  “总体估算,这笔买卖,是赚是赔?”

  品秩悬殊太大,范铮根本没必要在他二人面前装啥清高。

  四成的损耗,说高不高。

  贲扬瞬间傻眼,这个问题超出了他的认知。

  陈徐隽举碗:“若不算铜炉等人力、物力,应该有赚头。二百石大盐,按市面价应为二十贯;精盐五十文一斗,市面价就是四十贯。”

  “雪花盐还未出现过,应不低于百文一斗,也就是二十贯。”

  “唯有腌制盐品质略低,卖不起价,下官的建议是,衙门再募一些妇人、中男女,以腌制盐自制腊味,如腊鸡、腊鸭,转而售长安,应赚得更多。”

  很有想法的人,惜乎州衙售腊味,说起来似乎上不了台阶。

  范铮笑了:“匠户出力了,首战告捷,且让他们加肉,以鼓舞人心。”

  陈祖昌没个正形地晃着进来,身后跟随一而立之年的商贾。

  商贾的身份很好辨别,着绸、锦而色杂。

  这下明白后世的唐装对应什么身份了吧?

  “使君,这是从长安来的商贾,景汉景四郎,有意为华州总承盐事。”

  陈祖昌大大咧咧地开口。

  他这号结交三教九流的人物,认真起来,人脉是相当惊人的。

  景汉叉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