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24章 争水_贞观长安小坊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24章争水

  范铮之前对褚遂良说,束苍在诸县奔走,还真不是瞎话。

  民曹闲的时候很少,忙的时候极多,仅仅是井田一项职司,就够跑了。

  王福畤特意领着骆宾王、束苍,着一身公服,去东市租赁了三头叫驴,向南沿着浐水一路上行。

  南高北低的地势,山峦叠嶂,也就驴子适合代步了。

  到了二水汇流之地,王福畤笑看两个腿脚略软的年轻人:“记住,此地叫鸣犊,汤峪水、岱峪水、库峪水汇流而成浐水。从此地,方有了浐水之名。”

  岱峪水合流则在鸣犊之前,王福畤说得没那么准确。

  玄灞素铲,灞水深、广、浑,浐水清且浅。

  若是只从鸣犊算的话,浐水才五十余里长,在八水中相对短得多。

  准确地说,这条汤峪水应称呼东汤峪水,西汤峪水出自岐州郿县太白山。

  王福畤也不忍心拉他们跑汤峪水,顺着岱峪水往偏东南走。

  山坡坡还有不少,但一边的台塬让人觉得舒坦了不少。

  这一片浐水、灞水夹杂的台塬,就是大名鼎鼎的白鹿原(塬),白居易曾写“白鹿原头信马行”,汉文帝的霸陵亦居其上。

  焦岱里之南的鲍旗寨,便毗邻电视剧《白鹿原》的拍摄基地。

  王福畤在焦岱里采买了几个蒸饼,外表如细丝缠绕,层多丝细,松软绵润。

  见多识广的骆宾王咦了一声:“这是油塌?”

  油塌,后世名油塔,北宋陶谷所著《清异录》记载,唐朝宰相段文昌家女食手善制。

  有两点大致可以明确:出自唐朝,此时应少流入民间。

  食材倒不是啥特别的,精面粉、猪板油而已,愿意加点其他料也行,就是对刀工要求较高。

  王福畤吃了两个油塌,举起水囊饮了一口,面上微微犯愁:“瓜兮兮的,油塌也大惊小怪。岱峪水几欲断流,听说前头两个庄子争水,都快打起来了。”

  骆宾王面色一变。

  阿耶当县令时,他可目睹过争水的惨烈。

  束苍收起水囊,翻身上驴:“既然如此,我们更应当赶去制止了。”

  束苍年轻,性子耿直,极少考虑对自己会不会有害。

  骆宾王默然上驴,紧了紧身上的铁尺。

  怎么说骆宾王也是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上阵杀敌未必能做到,弹压民情还是可以的。

  腰间的横刀还是算了吧,若无必要,刀口不可朝子民。

  驴跑一阵、人跑一阵,紧赶慢赶冲到前面的路口,两边的庄民抡着扁担、木棍之类的钝器,准备一决高下。

  “雍州官吏在此,谁敢妄动!”束苍发出炸雷似的咆哮声。

  没法,叫驴“啊呃”半天,脚程实在感人。

  蓝田县归雍州,说起来也是天子脚下,再蛮横的人也知道王法的厉害,看到绛色公服不由一声哀叹。

  打不成咧!

  官人发声,那就代表官府干预了,除非你真想杀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