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6章 第26章_我在古代认亲(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事情,林侍郎知道后必然觉得他小小年纪颇有心计。而如果王安则并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林春禾反倒会觉得良心受遣,更加用心的对待王安则。

  只是不知道王安则是误打误撞还是有意为之,赵枝东探究的看向王安则。

  王安则状若平常的与他对视,赵枝东看不出来便也不再浪费时间。

  等到乡试那天,王安则等人早早醒来,白鹿书院的人一起前去,各自排队。检查时候比当时考秀才时候还要严格,流程倒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是检查文书户籍,尤其是看有没有夹带小抄。

  幸好白鹿书院经验丰富,所带东西都已经提前检查过了,吃食都是统一发放。王安则看到有人带的干馒头被碾压成了碎末,看着是不能吃了。

  等到所有考生进了考场,钟声响起,便开始考试了。

  先是经义和墨义。经义是围绕书义礼展开的议论,墨义是围绕经义和注释的问答题。题目多出自四书五经,偶尔也有些偏门的书。这些或许会难倒别的考生,但都难不倒王安则,他这几年的书可不是白看的。

  然后是策问、诗赋、算学。诗赋便是一诗一赋,而算学就是数学。有前世的基础,算学向来难不住王安则,他将算学提前写完把时间都留给诗赋,这两个倒是需要他更细心的打磨。

  最后便是律学和策问,律学便是法律,策问就是根据考生的问题发表意见、提出对策,相对经义来说,策问更加自由,涉及范围也更广,难度也相对较大。

  律学对王安则来说也不算难题,但策问需得多加琢磨。在能表达清楚意思的前提下,最好文风也能得主考官的喜爱,这倒是费了王安则不少时间。

  在整整待了四天三夜后,才终于考完所有的内容。当然,王安则并没有等这么长时间才写完,但他这次也没有提前交卷。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他一直在仔细推敲自己的答案,争取做到最好。

  等王安则出来的时候,虽然看到了书院的其他人,但没有见到赵枝东和林春禾。他和书院的其他学子寒暄两句便打算再等等,其他学子对这位一直力压他们的王安则很是好奇,但现在着实不是个谈话的好时机,便只能先行告退。

  又等了一会儿,才看到两人。走进一看,竟是赵枝东背着林春禾。王安则大惊,“林兄这是怎么了,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赵枝东摇摇头说道:“我都说他身体太虚需要多练练他还不信,你看这下好了吧,连则弟都比你活蹦乱跳。”

  林春禾看了看赵枝东,又看了看王安则,想说什么又实在没有力气,只能闭眼养神。

  王安则心惊胆战的看着林春禾,这可是他认识的人里面第一个需要人背的。要不是有赵枝东,王安则怀疑林春禾得被抬着回去。

  说林春禾虚可真没说错,林春禾平素出门较少,也就来书院读书走上一段,甚至有时候直接是坐轿来的。用现代话说就是宅。赵枝东从小养在赵将军手下,又好奇心重哪里都想去看看。而王安则也从小有意识的锻炼,两人的体质相较其他书生算好太多了。

  有了这二人的对比,林春禾倒显得更是虚弱。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