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26章 七姓家奴_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辅臣本姓李,山西大同人,出身寒微。时值明末下大乱、民变四起,王辅臣也跟着姐夫随大流加入了一股流寇。

  不过很快他就跟姐夫反目成仇,在将后者杀死后选择了逃亡,并投靠了大同总兵官姜镶。

  这是王辅臣的第一次背叛,不过由匪变兵,成为光荣的大明边军中的一员,也算是个不错的结果。

  据王辅臣长身玉面、眉似卧蚕,大家都他的长相酷似吕布,于是被姜镶麾下一个叫王进朝的军官看上了。

  因为老王生不出儿子,便认了王辅臣当义子,从此他就改姓了王。

  可惜新鲜出炉的王辅臣还没来得及依靠干爹的势力升官发财,形势就发生了巨变。

  崇祯十七年,下最大的一股流寇在李自成的带领下杀进了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煤山,大明的朝野上下顿时群龙无首,大都选择了投降。

  大同自然也不例外,在总兵官姜镶的带领下选择在大顺朝的旗帜下继续当兵吃粮。

  可怜的王辅臣在上官的裹挟之下,官兵没当上几就又成了流寇。

  不过当时的局势混乱至极,简直令人目不暇给,没几吴三桂又引清军入关,还没把紫禁城内那张龙椅坐热乎的李自成瞬间一溃千里。

  眼瞅着大顺朝就要完犊子了,刚刚“弃暗投明“的姜镶再次选择站在了“正义“的一方,毅然率军“反正“,于是王辅臣又稀里糊涂的跟着变成了建奴兵。

  不过在这让人眼花缭乱的乱局中,像姜镶这样极其擅长站队的前明或是前顺的官员队伍实在太过于庞大。

  所以老姜这般行云流水的“反正“表演,并没有引起建奴朝廷足够的重视。

  在预想中的升官发财、封妻荫子迟迟得不到兑现的情况下,姜镶的民族大义和爱国情操瞬间迸发了出来。

  他自称兴汉大将军,打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帜,决定跟满洲人死磕到底。

  建奴大军的报复很快到来,大同城下爆发了一场血战。

  而正是在这场极其惨烈的战事中,王辅臣终于凭借其武勇一战成名,“马鹞子“的大名从此驰名遐迩。

  “清兵之围大同也,辅臣乘黄骠马,时出剽掠,来则禽人以去,莫有撄其锋者。清兵远望黄骠马骋而来,辄惊曰马鹞子至,即披靡走……”

  满洲人是很敬佩勇士的。尽管他们在战后恼羞成怒的大肆报复、制造了“大同之屠“,但却没有杀掉王辅臣。

  于是王辅臣在一叛流寇、二叛大明、三叛大顺、四叛建奴之后,再一次背叛了反清复明的大业,投靠了建奴。

  如果他的前4次背叛行径中,起码有3次是在被裹挟的情况下、随波逐流的被动选择,那么这一次降清,则无论如何都是他主动的抉择了。

  起码对于王辅臣的仕途来,这次抉择让他走上了平步青云之路。

  顺治十年,王辅臣随洪承畴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